摘 要 采用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研究了6 种新型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稀土-异亮氨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 RE( Ile) 3PhenCl3·4H2O, RE= La 、Eu、Sm、Nd、Y、Yb] 与小牛胸腺( CT-DNA) 的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三元配合物与CT-DNA 的作用方式为嵌入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稀土配合物在农牧业作为动植物的广谱抗菌剂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稀土抗菌剂的药学机理, 进而筛选出高疗效的稀土药物。
我国的稀土资源丰富, 有关稀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历来受到政府和科学界的普遍重视[ 1] 。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稀土配位化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分支学科, 并且它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学及其他高科技产业中[ 2]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陆续发现稀土配合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药效作用, 如治疗烧伤、抗凝血作用、抗炎及抑菌作用、抗动脉硬化和抗肿瘤作用等[ 3]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 稀土配合物属于毒性较低的物质, 比许多有机合成药物或过渡金属配合物毒性低,通过口服或外用稀土配合物未发现在体内积累[ 4] 。目前稀土药物正式用于临床的为数不多, 稀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开发和发展阶段, 需要探索新型、高效、低毒的稀土药物, 研究其性质与结构, 以期达到增效、提高选择性或降低副作用的目的。为此,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研究了6 种新型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稀土-氨基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 有关合成、表征与抗菌活性的研究已另文发表[ 5] ) 与CT -DNA 的作用机理。这一研究结果有利于稀土药物药学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为今后筛选出高疗效的稀土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