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放疗、手术治疗单独或联合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放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造成外周血白细胞减少, 是常见和较严重的合并症[1]。临床上除了一般的支持治疗, 控制感染, 必要时输注粒细胞外, 最主要的是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 如赛格力)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CSF, 如特尔立), 缩短白细胞低下维持的时间, 促使白细胞尽快恢复, 使化疗或放疗顺利按计划进行[2, 3]。但是G-CSF 和GM-CSF 属于蛋白多肽类药物, 其储藏、运输不便, 容易失活而影响疗效, 价格也较为昂贵, 目前尚未有疗效明确的小分子化合物应用于临床。因此积极研制具有防治骨髓抑制, 促进白细胞升高, 疗效确切的小分子化合物,是非常必要的。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化学部自行合成的系列二硫杂环并吡咯酮类小分子化合物中, 发现ZL-004 具有升高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 已申请发明专利[4]。曾有文献报道二硫杂环并吡咯酮类化合物具有抗微生物的活性和抗癌活性[5, 6], 国内外尚无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活性的报道。作者对ZL-004 升高外周血白细胞, 改善细胞毒类化疗药物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 以及是否促进骨髓粒系细胞的成熟分化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