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不同生长期油松针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布特征研究

杨海涛 | -> | 970| 3| 0.739731MB |油松松针,时间梯度,生物标志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

杨海涛 杨海涛 | 文档量 |浏览量16608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现代活体不同生长期(2个月、14个月、26个月)油松松针中提取的有机组分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检测出丰富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子,包括正构烷烃、倍半萜类系列化合物等。通过特征离子碎片和文献对比鉴定,从松针叶片中检测出15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从生长初期(2个月)至枯萎过程中(14个月、26个月)倍半萜类化合物均有检出并且化合物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来看,该类化合物的形成主要是松针叶片在生长过程中的自身产物。随着生长期的增加,松针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于正构烷烃丰度有明显减少的趋势,而且结果显示,单环芳构化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较不饱和二环烯烃倍半萜更易于降解。实验还记录了植物叶子生长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的相关信息。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保存在古生物化石或沉积物中的、源于生物体的一系列有机分子[1],记录着丰富的与气候、环境、生态和植被相关的重要信息,在古生态、古环境、古气候及沉积记录的历史事件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2]。
    植物叶中的有机物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3],其有机质组成和分布特征与所处地表生态环境和气候密切相关,许多成分已经成为机理清晰、灵敏的指示特定气候、生态环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是可靠的气候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新的替代性指标,记录了短期内气候、生态、环境变化相关信息,并在现代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而不同时期、不同生长环境的植物叶片则具有各自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可从中获取反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信息,这对了解短时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机分子变化往往是几个系列组分特征的整体变化,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验证,所揭示的环境与气候信息更为详尽,从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4-7]。
    油松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油松松针为松科植物油松的叶,是松树类植物的主
要副产物之一,是一种再生速度快、可一年四季采收、分布广泛、天然蓄积量大、可持续利用的天然再生资源[8-10]。我国有丰富的松针资源,品种多、分布广而集中,现有松林面积约为6 100~6 700万公顷,仅松针的蕴藏量就在1 亿吨以上[11-13]。松针中包含种类繁多的有机组分,目前对松针有机组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烷烃、烯烃、不饱和酯以及萜类化合物,研究内容涉及化合物种类、含量及丰度等方面[14]。
    有关地圈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最早报道是石油中发现的卡达烯和其他C14与C15二环烷
烃,随后,在树脂、沉积物和石油中鉴定出了各种各样其它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大多数此类化合物具有陆源高等植物和藻类两种来源[15-17]。
    本工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现代不同生长期油松松针提取物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不同生长期针叶中所记录的有机族组分分布特征变化信息。
杨海涛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不同生长期油松针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布特征研究

(739.731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