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应用动物活体生物发光技术观察紫杉醇混合胶束的抑瘤效果

吴明珠 | -> | 1266| 0| 0.790448MB |活体动物内光学成像.生物发光.荧光素酶.混合胶束.紫杉醇

吴明珠 吴明珠 | 文档量 |浏览量35183

    活体动物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成熟并得到认可的一种新型影像检测技术, 其突出优越性是可以
对活体病灶的形态大小进行在体无损伤直观准确检测[1]。活体动物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透过体表, 接收动物体内物质所发出的荧光或可见光显像, 因此检测中需要对病灶部位 (或药物) 进行造影标记。目前采用的标记技术主要为荧光染料标记和生物发光。染料标记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给药后染料靶向性分布较差, 很难观察到特定部位的显著荧光信号影像,也就无法准确评判药物对病灶部位的作用效果[2]。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的原理: 在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利用报告基因 (荧光素酶基因) 表达所产生
的荧光素酶蛋白与其小分子底物荧光素在氧、Mg2+存在的条件下消耗ATP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将部分
化学能转化为可见光能释放。因此只有在活细胞内才会发生发光现象, 并且光的强度与标记细胞的数目线性相关[3]。常用的荧光素 (luciferin) 的分子结构如图1a 所示, 生成的氧化荧光素 (oxyluciferin) 的分子结构如图1b 所示。在体外利用电荷耦合器件 (charge couple device, CCD) 相机检测体内发射的光子数,将它转换成图像, 能够得到边界清晰的二维活体肿瘤图像, 以此来测量癌症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和变化。这种方法可以无创伤检测小鼠活体的原位瘤、转移瘤和自发瘤[4]。
    本文基于生物发光标记技术原理, 利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MDA-MB-231 人乳腺癌细胞系建立肿瘤标记模型, 采用Kodak 多模式活体成像系统检测给药后裸鼠体内肿瘤影像变化, 建立药物抗肿瘤效果活体动物影像研究方法, 并较好应用于自制紫杉醇新型混合胶束制剂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的抗肿瘤对比效果研究中。
吴明珠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应用动物活体生物发光技术观察紫杉醇混合胶束的抑瘤效果

(790.448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