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三峡库区干湿交替消落区土壤磷形态

陈一怡 | -> | 460| 0| 0.340421MB |三峡库区,消落区,磷,干湿交替

陈一怡 陈一怡 | 文档量 |浏览量9145

摘 要:结合三峡水库“蓄清排浊”、反季节调度模式,通过对消落区首次自然干湿交替土壤中磷的赋存形式、含量变化的分析,揭示了新生消落区土壤中磷的分布特征和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水库夏季低水位运行时上覆水总磷含量远高于冬季枯水期高水位时上覆水总磷含量,且由于汛期径流量大,上下游上覆水总磷含量波动明显。自然干湿交替状态下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分布规律一致,活性磷、有机磷含量变化程度剧烈,成为新生消落区上覆水内源磷负荷的主要来源,且库区首次蓄水至175m后新生消落区土壤有机磷是土壤内源磷贡献的主要承担者。覆水初期干湿交替土壤各形态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覆水后消落区土壤总磷释放程度与本底土壤的总磷、有机磷、活性磷呈现出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新生消落区土壤作为潜在磷源,在成库初期对库区水质影响不大。
    三峡大坝建成投入运行后,根据“蓄清排浊”的水库运行方案,库区周边将形成垂直距离30m、面积440km2 的反季节消落区[1,2]。新生消落区土壤是磷元素积累和释放的重要场所[3,4]。三峡水库运行情况已表明,库区次级河流的富营养化态势日趋明显。三峡反季节消落区的干湿交替状态是否增加土壤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值得深入研究。现有研究表明,磷的形态决定了磷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沉积规律[4~10];杨学芬等[11]研究发现沉积物中活性磷和有机磷是潜在释放源;SAH 等[12]研究了自然季节性消落区土壤各形态磷变化发现,覆水期Al-P含量降低而Fe-P含量升高,出露期Al-P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Fe-P下降;马利民等[13]和王里奥等[8]分别以万州新田乡紫色土和开县土壤为对象进行实验
室模拟淹水实验发现,水土界面释放活性为Ca2-P,Fe-P> Ca8-P,Al-P > O-P > Ca10-P。目前干湿交替土壤磷素释放研究主要是针对水田和湿地作物磷吸收及有效性,而针对库区消落区干湿交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消落区土壤实验室模拟淹水研究,尚未见有关库区新生消落区自然环境条件下干湿交替土壤磷形态、分布特征的相关报道。
    基于2008年9月三峡水库首次以175m 高水位试运行,该研究将结合库区汛期低水位145m 至枯水期高水位175m的水位调度模式,以成库过程中的三峡库区新生消落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浸提法测定自然环境下首次干湿交替土壤中弱吸附态磷、铝磷、铁磷、闭蓄态磷、钙磷的含量水平,对比分析高低水位下消落区上覆水、干湿交替土壤中磷酸盐的赋存形式,揭示消落区自然环境干湿交替土壤中磷的分布特征变化和释放规律,为库区新生消落区磷内源控制提供理论指导,为库岸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陈一怡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三峡库区干湿交替消落区土壤磷形态

(340.421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