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芍药不同部位和不同采收期6个化学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冯雨 | -> | 1181| 0| 0.684891MB |赤芍,RP-HPLC,采收期

冯雨 冯雨 | 文档量 |浏览量46725

摘要: 运用RP-HPLC 法检测了赤芍不同采收期、不同生长年限和原植物不同部位的没食子酸、儿茶素、芍
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表明: 秋季采收的赤芍药材中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最高, 苯甲酸含量较低; 生长年限越长的赤芍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越高; 芍药根部的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最高, 鲜叶中也含有芍药苷。研究提示, 赤芍应以秋季采收成年植株为佳; 芍药苷在叶中已开始合成, 而儿茶素在叶中未检测到,在根部占较大比例。
    赤芍 (Radix Paeoniae Rubra) 是常用中药, 来源于芍药科 (Paeoniaceae) 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 (又名赤芍) (P.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1, 2]。传统认为赤芍应是野生芍药或川赤芍的直接干燥根, 其品质高于以加工成白芍为主的栽培芍药[3]。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功效, 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等[1]。
    芍药苷是中国药典中规定的赤芍质量指标成分[1];儿茶素也被称为赤芍精, 具有抗氧化活性及活血化瘀作用, 也是赤芍中的重要药效成分[3−5]; 没食子酸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等作用, 能抗氧化和抗血小板凝集[6, 7]; 苯甲酸是赤芍中的有毒或有害成分[8−10]。中国药典 (2005 版) 规定赤芍的采收期为春秋二季,赤芍中芍药苷含量不得低于1.8%[1], 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赤芍的芍药苷含量高于这一指标, 但赤芍中上述这些活性成分含量在一年四季中有何变化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 而且芍药或川赤芍的不同生长部位以及生长年限与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关系也值得深入研究。野生芍药是赤芍的主要来源[3], 作者采用RP-HPLC 法测定了野生芍药不同部位和不同采收期的药材中主要活性化学成分含量, 分析了这些成分在不同部位、时期及年限的变化规律, 为合理综合利用赤芍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冯雨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芍药不同部位和不同采收期6个化学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

(684.891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