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体外脂解模型评价Ⅰ型脂质制剂

罗霄旻 | -> | 582| 0| 0.75596MB |Ⅰ型脂质制剂,脂质溶液,脂质混悬液,体外脂解模型,吲哚美辛

罗霄旻 罗霄旻 | 文档量 |浏览量8412

摘要: 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 分别以中链混合甘油酯Capmul MCM 和长链极性油Labrafil M 1944 CS 为Ⅰ型脂质制剂, 利用体外脂解模型研究药物的肠道分配和增溶作用。结果发现, 脂质制剂消化后水性分散相对吲哚美辛的增溶能力较强; 脂解程度和速度与脂质辅料的结构有关, 长链极性油脂质溶液消化后分配进入水性分散相的药物比中链混合甘油酯少, 不利于吸收; 脂质制剂消化后水性分散相中药物浓度随载药率提高呈现线性增加。研究结果提示, 在筛选脂质制剂的处方时, 需考虑脂解程度和速率可能对药物吸收产生的不利影响; 脂质混悬液比载药量低的脂质溶液可能更有利于药物吸收。体外脂解模型能为Ⅰ型脂质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评价以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
    脂质制剂能有效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Pouton 等[1]根据脂质制剂的组成和性质将其分为4 种类型, 其中Ⅰ型脂质制剂只含油而不含表面活性剂, 药物遇水易分散沉淀; 而该制剂的主要优势在于外源性脂质基质的消化产物与内源性胆盐、磷脂等混合而形成胶体分散态, 对药物具有明显的体内增溶作用, 有利于药物吸收, 因此肠道消化行为对Ⅰ型脂质制剂具有关键影响作用[2, 3]。以往研究者常通过药物的溶解度和自乳化能力等体外参数筛选和评价脂质制剂[4, 5]。事实上, 肠道消化行为可能使脂质制剂的增溶能力丧失, 导致药物沉淀, 因此需要建立能反映脂质制剂肠道行为的评价方法[1]。
    体外脂解模型不仅能够研究脂质消化动力学及其消化产物与内源性物质相互作用, 更能准确地反映脂质制剂在肠道中的变化[6]。目前利用体外脂解模型系统研究Ⅰ型脂质制剂药物在肠道中分配和增溶作用的报道还不多, 尤其是对脂质制剂载药量与药物体内增溶作用的相互关系研究。
    本研究采用体外脂解模型模拟Ⅰ型脂质制剂在肠道中的消化行为, 研究油相结构 (中链混合甘油酯和长链极性油) 和不同剂型 (脂质溶液、脂质混悬液) 对药物体内增溶作用的影响, 并探讨制剂载药量与其体内增溶作用的关系, 为Ⅰ型脂质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评价以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
 
罗霄旻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利用体外脂解模型评价Ⅰ型脂质制剂

(755.96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221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