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近20年闽江福州段水域悬浮物时空变化的遥感分析

乔嘉懿 | -> | 608| 0| 0.547317MB |遥感模型,悬浮物变化,闽江

乔嘉懿 乔嘉懿 | 文档量 |浏览量13980

摘要: 利用同步的遥感影像光谱信息和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闽江福州段的悬浮物遥感模型, 结合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 分析了闽江福州段水域在1986 ~ 2006年间悬浮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变化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悬浮物定量遥感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揭示研究水域长期的水质变化规律. 总体而言, 闽江福州段的悬浮物浓度在这20 年间稳中有降, 悬浮物浓度不变和浓度下降的水域面积比例分别占到35. 59%和45179%, 而高悬浮物浓度的水域面积所占比例则从8. 52%下降至0. 13%, 整体水质趋于好转; 但仍有局部水域的悬浮物浓度在此期间呈现上升的趋势, 水质有所恶化, 这主要是受到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污水直接排放的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 但由于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全球水危机正急剧上升. 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 这首先就要求环保监测部门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广域水体的污染现状, 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水污染. 传统的水质监测是人工定点监测, 这种方法只能了解局部监测断面上的实时水质状况, 且受到人力、物力和气候等因素限制, 无法进行长时间大面积的跟踪监测, 难以反映整体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而水质遥感监测技术则具有快速、广域、低成本和周期性的特点(H ellw eger et al. , 2004), 可以及时提供整个流域的水质状况以及污染物质的时空迁移特征,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水体及其污染物的光谱特性是利用遥感信息进行水质监测的理论依据( K oponen et al. , 2002;吕恒, 2005) . 通过研究水体反射光谱特征与水质参数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建立水质参数反演算法从而实现对水质的监测. 水中悬浮物质( SuspendedSedimen,t SS)是导致水体浑浊的主要原因, 其含量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悬浮物是最先被遥感估测的水质参数(W illiams et al. , 1973;K ritikos et al. , 1974) , 其浓度、颗粒大小和组成是
影响光谱反射的主要因素, 早期的研究已证明了定量遥感反演其含量的可行性( Carpen ter et al. , 1983;L indell et al. , 1986) . 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如Dekker等( 2001)利用TM 和SPOT影像数据建立了一元网格模型来分析新西兰Frisian湖南部的悬浮物水平; H arma 等( 2001)运用半经验算法对同步影像数据与水质参数进行拟合, 来监测芬兰的85个湖泊和105个沿海水体的水质状况; Li等( 1998)基于AVHRR 数据对中国海域近岸水体的悬浮物含量开展了研究; 王学军等( 2000)利用遥感信息和实测水质参数评价了太湖水质; 邓孺孺等( 2003)根据水中悬浮物、叶绿素等水质参数的散射和吸收机制建立了基于二次散射的水污染遥感模型并用于评价珠江口水域水质; 吴敏等( 2005)建立了基于MOD IS数据的水质参数拟合模型来评价巢湖水质; Zhou等( 2006)通过对Landsa-t 5 TM 影像数据的分析认为, TM3波段最适合于不同水质情况下的悬浮物含量估算; 光洁等( 2007)利用不同季节的LandsatTM 影像建立了太湖分季节的悬浮物遥感估算模型.
    福州是濒临东海的省会城市, 研究近岸水域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对今后福州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闽江下游福州河段为研究对象, 利用多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信息和地面水质采样数据, 对闽江福州段在1986~ 2006年间悬浮物的空间分布和浓度变化趋势开展研究,旨在揭示闽江下游水质在近20 年间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变化原因, 为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乔嘉懿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近20年闽江福州段水域悬浮物时空变化的遥感分析

(547.317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