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浓香型白酒窖池细菌与古菌随窖龄变化的特征

张亚鑫 | -> | 481| 7| 0.76728MB |FISH,窖龄,细菌,古菌

张亚鑫 张亚鑫 | 文档量 |浏览量7591

摘要: 窖龄是影响浓香型白酒品质和风格的关键因素,在优化FIS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预处理条件的基础上,结合荧光显微镜的可视化信息,探究了不同窖龄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窖泥的细菌、古菌数量随窖龄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窖龄窖泥中细菌与古菌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窖龄的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试验窖池窖泥中细菌和古菌数量最低,分别为0.82×109 cells/g 和0.78×109 cells/g,300 年窖池窖泥中细菌数量最高,为11.19×109 cells/g,100 年窖池窖泥中古菌数量最高,为12.61×109 cells/g。FISH 技术能较真实地反映出窖池中细菌与古菌的生长信息,为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同时,窖池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研究,对新窖老熟工艺及名优白酒的生产均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窖池作为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关键设施之一,是气、液、固三相间进行物质交换及维持生化反应平衡的必需环境,同时也是酿酒特殊微生物菌群栖息繁衍的温床。“百年老窖”蕴藏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迁规律与酒质的关系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20 世纪50年代后期, 原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组织中国科学院等数家研究机构对泸州老窖生产工艺的研究初步揭示了
浓香型白酒的窖泥微生物是以嫌气细菌, 尤其是嫌气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1]。进一步研究揭示了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等菌群因窖龄不同而差异显著, 在分离培养己酸菌、丁酸菌的基础上开发的己酸菌与产甲烷菌二元发酵人工培养技术[2]促进了酿酒微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采用可培法对窖泥中功能菌的量化研究进行了初步尝试[3],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拓展, 促进了免培技术在窖泥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施思[4]等应用PCR-DGGE 技术研究浓香型白酒不同窖泥的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Clostridium 中一些不可培养的bacillus 是泸州老窖窖泥中的优势菌群;罗惠波[6]等和黄治国[7]等采用PCR-SSCP 技术研究窖泥中细菌、古菌多样性与窖龄的关系也得到了类似结果。
    FISH 是以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来探测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技术。该技术结合了分子生物学的精确性和显微镜的可视性信息[7],是快速、实时定量监测环境微生物的有效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体[8]、沉积物[9]、活性污泥[10]、土壤[11]等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评价。然而,该技术在窖泥方面的应用鲜见报道。
    腐植酸(humic acid, HA )是干扰核酸延伸与杂交的重要因素[12],其对FISH 图谱存在严重影响。本实验针对浓香型白酒窖池窖泥中腐植酸对FISH 产生自发荧光干扰的技术难题, 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FISH 的影响,并采用优化后的预处理条件, 较真实地获得了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信息,揭示了不同窖龄窖池中细菌、古菌数量随窖龄的变化规律, 为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物群落结构
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技术手段。
 
张亚鑫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浓香型白酒窖池细菌与古菌随窖龄变化的特征

(767.28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