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四川城市对称性空间结构研究

赵亚玫 | -> | 458| 0| 1.287908MB |城市对称,钻石模型,副增长极,成渝经济区

赵亚玫 赵亚玫 | 文档量 |浏览量7258

摘 要:城市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一直是城市规划者和地理学家研究的热点。早期关于城市空间分布的理论有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网络结构理论等,现在研究较热的是基于人类空间行为自组织演化的分形理论。我国著名地学家叶大年先生于2001年提出我国城市分布对称的思想,并将其系统整理为关于城市分布对称的学术思想。成渝经济区的崛起,为四川省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带来了重要的契机。依据叶大年先生的城市分布对称理论,认为四川主要城市在地质构造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下对称分布明显,且盆西平原城市在天然水系特征和陆路交通干线共同影响下呈格子状分布。针对当前四川省主要城市空间结构发育的不成熟,对成渝经济区影响下的四川城市空间分布形态重新进行空间构建,首次提出关于四川城市空间结构的“钻石模型”。分析表明,此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当前川内城市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分布对称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值得学者引起重视。
    关于区域城市对称分布可追溯到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因为其本质上具有分形特征[1],加上正六边形的嵌套式结构,故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个有关城镇空间分布的对称模型。我国著名地学家叶大年先生从1995年起就开始涉猎城市分布规律的研究,2001年他提出了5条地理对称的原则,并通过分析中国东部大中城市的格子状分布、江苏省县城的旋转对称、湖南和江西主要城市的轴对称、山西城市的斜对称等城市对称现象,对其理论进行了初步验证[2];2007年他在全球城市的空间尺度上,通过对欧洲、南美洲、南亚次大陆、美国等地的地质构造的深入分析,指出这些地方大地构造影响河流水系,进而直接导致了其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的格子状,而且在格子状对称分布的基础上还应存在更高级对称形式[3]。在叶大年提出城市对称分布理论之后,国内出现了一些有关城市对称分布的零星研究成果。如李长安(2002)[4]等以湖南、江西两省城市的对称分布为例阐述了长江中游流域自然环境的对称性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李建新(2004)[5]研究认为新疆天山南北的绿洲城镇以天山为对称轴,呈现色对称,局部地区绿洲城镇的典型分布模式不是平原地区的等距离网格式,而是因地制宜的线性、弧形、扇形和放射性分布;陈彦光(2006)[6]等在叶大年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城市宏观分布的双侧对称特征。
    叶大年提出我国城市分布的对称思想,并将其系统整理为学术思想已经有十年了,这一理论虽然为研究城市空间分布开辟了新的视角,但却并没有得到诸多地理学家,特别是经济地理学家的重视,表现之一是过去十年中关于我国城市分布对称的研究成果寥寥可数。笔者认为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第一,叶先生有关区域城市对称分布的灵感来源于晶体内部结构的对称性,属于微观范畴,它是否适用于中观或宏观尺度的城市地理范畴,或在多大程度上适用,的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和论证;第二,城市分布对称缺乏具有信服力的数学模型支撑,个别区域的城市分布对称特征(个案特征)难以满足学术理论严肃性、精确性和规律性的要求;第三,叶先生的提出这一理论的初衷是为我国城市化的良性发展有所贡献,但在实际中对称“破缺”的“修正”或“弥补”受社会经济发展惯性的强力影响,而且最终结果的检验也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的时间,决策者和研究者都对此缺乏信心。而笔者在分析当前四川城市空间结构的过程中有意去利用这一理论,目的之一是想进一步验证此理论的合理之处,以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使其更加深化、科学化;目的之二是为成渝经济区崛起下川内城市空间结构未来的合理演进提供有益的决策思路。
赵亚玫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四川城市对称性空间结构研究

(1287.908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