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表面活性剂去除LNAPLs作用力分析
冷弘文 | -> | 922| 0| 0.383112MB |表面活性剂,网络模型,LNAPLs,粘滞力,毛细力
泛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Bear( 1972)曾指出, 尽管多孔介质内孔道表面对流体流动起边界作用, 但任何试图以精确的方式
对孔隙几何形状进行描述都是不可行的, 应该从影响多孔介质中污染物运移的主要因素方面着手研
究. 多孔介质孔隙结构是影响污染物运移的关键因素( Tsak irog lou et al. , 2000) , 决定着污染物的迁移距离、影响范围和污染程度. 实际上, 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是指固结或非固结岩石孔隙的构成, 包括孔隙体、喉道大小(直径)及分布规律、孔喉比、孔隙配位数和孔道迂曲度等. 而在网络模型研究中, 通常将实际多孔介质用一个假想的简化模型来代替,它在保留介质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将孔隙结构理想化, 通过观察微观孔隙尺度上多孔介质内发生的流体运移来提高对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和运移过程的认识.
自从Fatt( 1956a; 1956b)首先提出网络模型的概念以来, 研究人员分别利用微观网络模型开展了
残余油滴直径和分布变化( E gbogah et al. , 1980)、气-NAPLs不混溶驱替( C ampbell et al. , 1985)、滞留(W ard law, 1985)、渗透率和弥散度( Corapciog luetal. , 1997; corapciog lu et al. , 1999)、相对渗透率-毛细压力关系( Theodoropou lou et al. , 2005)等方面的研究, 但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提高石油开采率而开展的. 近年来, 由于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 研究人员开展了表面活性剂去除残余NAPLs的网络模型研究. 例如, Jeong 等( 2005)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泡沫( SF)注入过程中DNAPLs的运移控制机理; Sharm in等( 2006)通过注入不同流量表面活性剂溶液, 开展了PCE 液滴的溶解实验. 研究发现,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NAPLs与可溶相之间的界面张力, 提高NAPLs的溶解度, 促进NAPLs 残余油滴运移( Pennellet al. , 1994) , 而界面张力变化主要受毛细力和粘滞力的影响( B ear, 1972) . 支银芳等( 2006)就曾通过降低多孔介质毛细力促进NAPLs运移; Marte l和longino分别通过增加残余流体粘滞力的聚合物, 提高了NAPLs的替换效率(Martel et al. , 1998; long inoet al. , 1999) . 本研究通过开展微观孔隙尺度下去除LNAPLs实验, 对实验过程中毛细力和粘滞力作用
关系进行分析, 以确定修复材料注入受污染多孔介质过程中的主传质规律. 旨在为土壤和地下水中NAPLs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
关键词: 区间数,模糊化,隶属度,健康风险评价 发表时间: 2013-01-31 15:02:28
-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镰刀菌,苯酚,膨润土凝胶 发表时间: 2013-01-31 15:00:49
-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网络模型,LNAPLs,粘滞力,毛细力 发表时间: 2013-01-31 14:59:28
-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聚磷菌(PAOs),聚糖菌(GAOs),代谢模型,糖原 发表时间: 2013-01-31 14:57:14
-
关键词: 替加氟,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 发表时间: 2011-04-26 09:12:30
-
关键词: 溃疡宁胶囊,靛蓝,高效液相色谱法 发表时间: 2011-04-26 0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