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大鼠口服灯盏花素的肠淋巴通道转运研究

柳林 | -> | 1183| 0| 0.853065MB |灯盏花素,淋巴转运,生物利用度,吸收

柳林 柳林 | 文档量 |浏览量38539

摘要: 建立清醒大鼠肠系膜淋巴管和颈静脉的双插管模型, 以探索灯盏花素口服经肠淋巴通道的转运规律。采用HPLC 法测定血浆和淋巴液中灯盏乙素浓度。双插管大鼠模型分别进行静注和口服灯盏花素的药动学实验。灯盏乙素静脉注射后存在从血液循环向肠淋巴系统的分布, 肠淋巴累积转运量为 (2.78 ± 0.25) μg, 是静注剂量的0.079 2%。灯盏乙素口服经肠淋巴通道12 h 累积转运量为 (0.92 ± 0.08) μg, 是口服剂量的0.008 3%; 口服主要经门静脉通道吸收, 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91%。灯盏乙素与乳糜微粒表面载脂蛋白的结合可能是其肠淋巴转运的主要形式。本研究为通过促进灯盏乙素肠淋巴转运而获得高生物利用度的灯盏花素脂质给药系统的研制提供了生物药剂学基础。
    一般认为口服给药后药物主要通过门静脉通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近年来药物通过肠淋巴通道转运越来越受重视, 但迄今为止, 只有少数化合物如卤泛群、普罗布考和环孢素等被证实经肠淋巴转运[1], 而中药关于肠淋巴转运的报道更是少见。药物经肠淋巴转运的优势首先在于直接经左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改善药动学性质以及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其次, 对基于淋巴病灶的癌症转移以及艾滋病等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2, 3]。药物与乳糜微粒的结合是其肠淋巴通道转运的主要形式, 脂质给药系统通常能够有效地促进乳糜微粒的合成与分泌, 因而在促进药物肠淋巴转运方面具有显著的剂型优势[1]。
    灯盏花素 (breviscapine) 是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中分离得到的一类黄酮类物质, 主要含90% 以上的灯盏乙素 (scutellarin, 化学名为4', 5, 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苷)。灯盏花素具有增加动脉流量,降低血液黏度, 减少外周阻力, 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脑血栓等疾病[4]。目前对灯盏花素理化性质[5]、肠吸收特性和药动学特征[6]的研究较为深入, 取得了基本共识: 灯盏花素脂溶性和水溶性均较差, 黏膜通透性低, 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极低, 犬为0.4%[7]。脂质给药系统如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灯盏花素的肠吸收[8]。导向肠淋巴通道的转运是脂质给药系统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潜在途径以及进行处方工艺筛选的重要依据, 但至今未见对灯盏花素肠淋巴转运的研究报道。为此, 建立一种清醒大鼠淋巴双插管模型, 利用该模型研究静注和口服灯盏乙素经肠淋巴通道的转运规律, 为灯盏花素口服脂质给药系统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柳林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大鼠口服灯盏花素的肠淋巴通道转运研究

(853.065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