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氰化物污染土壤的化学氧化修复方法初步研究

徐世梅 | -> | 474| 0| 0.264713MB |氰化物,二氧化氯,土壤,化学修复

徐世梅 徐世梅 | 文档量 |浏览量8541

摘要: 利用漂白粉( Ca( C lO) 2 )、H2O2、二氧化氯消毒剂( C lO2 )作为氧化剂, 处理氰化物污染的土壤, 使其分解成低毒物或无毒物, 据此建立了二氧化氯消毒剂( C lO2 )处理含氰土壤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漂白粉大大提高了土壤的pH 值, 改变了土壤原有的理化性质, H 2O2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是氧化效率低, 综合考虑, 选择低浓度C lO2强氧化剂来修复氰化物污染的土壤. 同时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C lO2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显示, 常温下, 0. 1%的C lO2为氧化剂, 反应时间为45 m in时, 去除率可以达到55. 57%; 当C lO2浓度仍为0. 1%, 将温度升高为65 e , 反应时间为30m in 时, 去除率即能够达到98. 85%.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氰化物污染的土壤处理是一种可行的和有效的选择, 具有实用意义.
    氰化物(包括硫氰化物)是极毒的物质, 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 与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
中的三价铁结合, 从而使细胞不能利用氧, 失去了传递氧的作用, 最终导致机体缺氧死亡. 然而, 由于氰根具有良好的络合、表面活性、活化性能, 近年来, 随着黄金开采、冶炼、电镀、有机化工、选矿等工业的发展, 氰化物用量大增(江义平, 2005) , 因此,也带来了土壤氰化物污染问题.
    氰化物在土壤中自然降解速度大大慢于在天然水体中的降解速度, 土壤剖面中氰化物的运移行为类似于土壤中易溶盐的迁移行为. 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 剖面中氰化物可在土壤表面盐壳中高度富集. 土壤剖面中的粘质层可部分阻隔氰化物向潜水中运移, 其结果又可导致粘质层中氰化物的高度富集(李社红, 2001) . 土壤中的氰化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均有严重的影响. 被氰化物污染的土壤成
为环境中的二次污染源, 对地表环境、土地利用和地面水、地下水有长期潜在危害, 因此, 迫切需要对氰化物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目前, 国内外已报道的对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物化法( Lou, 1995; 张庆轩, 2003; 郭崇武, 2007;K itis et al. , 2005)和生物法(董新姣, 2007; Cipo lloneetal. , 2006; Zhou et al. , 2007)等. 对含氰土壤的处理有植物法和化学法2种. 植物法(于晓章, 2004;K ang D H et al. , 2007) , 具有对土地破环较小的优势, 但受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周期长的限制; 而利用化学法处理含氰土壤的相关报道甚少. 本研究在接近中性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强氧化剂氧化氰成为低毒物或无毒物的能力, 并据此尝试建立二氧化氯消毒剂处理含氰土壤的化学修复方法, 旨在为氰化物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提供工艺参数.
徐世梅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氰化物污染土壤的化学氧化修复方法初步研究

(264.713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