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李铭 | -> | 532| 0| 0.274165MB |城镇发展,可持续性评价,评价方法,瓶颈要素,铁山镇

李铭 李铭 | 文档量 |浏览量16719

摘要: 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构建以发展度、协调度和支撑度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模型, 对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运用层次分析法, 从人口、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估人工生态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 将资源和环境状况作为/ 支撑度0指标评估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进而计算城镇发展的综合可持续性水平. 以福建省铁山镇为例, 应用该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铁山镇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为01 617 (取值范围0~ 1) , 属于中等可持续水平, 水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瓶颈因素. 该评价方法可以辨识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城镇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等提供决策依据.
    城镇化是20世纪人类发展的突出标志, 也是21 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机遇与挑战. 据联合国估计, 2007年底地球上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聚集在城镇区域内(UN-H ab ita,t 2006), 而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 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 4% 增加到2006年的43. 9% (国家统计局, 2007) . 由于城镇发展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 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尽管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H aughton, 1997;R iley, 2001; Button, 2002; N ichol et al. , 2005; Chenget al. , 2006; R epetti et al. , 2006), 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一些学者通过建立生态足迹模型来评估城镇的可持续性( Jeroenetal. , 1999; 李泽红等, 2008); 还有学者采用能值分析理论或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Jorgensen, 2006; 李金平等, 2006) . 刘海清( 2008)以兰州市为例, 采用能值分析理论, 对兰州市1994~ 2004年的能值自给率、能值输出输入量比、能值投入率、环境负载率、能值-货币比、能值使用密度、可持续发展指数、人均能值用量和人口承载力等进
行了计算和变化趋势分析, 并与其它地区和国家进行比较. 邢美华等( 2008)建立了适用于湖北省森林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了湖北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层次-
灰色综合评判模型. 这些评价方法侧重于可持续性的某一方面, 未能反应城镇复合生态系统间的综合
性和协调性. 还有学者采用多目标评价的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来评价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 Huang
et al. , 1998; Me ine et al. , 2005; Lee et al. , 2007; 许学强等, 2001) . 王如松等( 2005)从发展状态、发展动态和发展实力3方面对扬州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 李锋等( 2007)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4个方面评价济宁市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建设成效. 与上述单目标评价方法相比, 多目标评价法具有操作简便、覆盖面广的特点, 可综合考虑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各个方面.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多目标评价法往往过分关注资源和环境系统的效用,而忽略其供给阈值, 即自然系统的瓶颈效应, 不能给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彭胜潮等, 2004;王浩等, 2008) .
     由于城镇发展不可逆性, 为了避免盲目发展,有必要根据城市发展态势和发展目标, 评价城镇生
态支持系统综合支持能力, 找出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要素. 同时, 依此制定合理的调控策略和措施, 解除瓶颈要素对城镇发展的制约, 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胡廷兰等, 2004) . 因此, 本文运用多目标评价和瓶颈要素评价相结合方法, 建立了以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为准则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并以福建省龙岩市铁山镇为例, 对该镇的可持续性进行实证研究, 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指导城镇产业发展的方向、规模等提供决策依据.
李铭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274.165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