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长江口南港近期的演变及其与重大工程之间的关系

文晓雯 | -> | 682| 0| 0.669586MB |长江口,深水航道,河道演变,南港,长兴水道

文晓雯 文晓雯 | 文档量 |浏览量17319

摘 要:长江口为典型的多级分汊中等潮汐河口,口门宽阔、径潮流强劲、泥沙运动复杂、河槽交替多变,给河口综合治理带来困难。长江口各分流汊道演变过程中,此消彼长是永恒的主旋律,其产生、发展、扭曲、萎缩、消亡具有周期性演变规律。为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长江口先后实施了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北港分流口处的新浏河沙护滩和南沙头通道限流工程,以及中央沙促淤圈围工程和青草沙水源地工程等,南北港和南北槽分流口河段得到有效控制,对长江口未来的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南北港分流口以下丰富的地形、水文现场资料,对近年来南港地形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肯定工程稳定河势的同时,认为目前南北港分流口以下,尚存在南港主流偏离南岸致使发生近岸淤积,以及瑞丰沙中下段沙体刷深导致水流分散,不利于河势稳定等问题。并探讨了长江口“先下后上”治理模式的优缺点,建议在长江口河势尚未发生较大变化时,站在整体的高度,综合考虑河势、航道、水土资源、防洪潮及排灌、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尽快实施长江口综合整治工程。
    长江口地处长江流域与黄海、东海连接带,平面形态为喇叭形,呈“三级分汊,四口入海”格局。起始徐六泾断面宽约5.7km,河口启东嘴至南汇嘴展宽至90km。徐六泾以下由崇明岛将长江分为南、北支;南支下段由长兴岛分为南、北港;南港在长兴岛尾由九段沙分为南、北槽,见图1。
    长江口近2000年的自然演变模式可概括为:①南岸边滩淤涨;②北岸沙岛并岸;③河口缩窄,河道成型;④河口三角洲向外延伸[1]。在巨量的径流与潮流的双重作用下,长江口自然演变阶段,各汊道呈现此消彼长的格局。
    20世纪80年代以前,长江口基本处于自然演变状态,主航道的变迁也顺势而为,即哪个汊道水深条件好即开辟哪个汊道,辅之少量的疏浚维护,这种模式与长江三角洲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不匹配,因此,国家计委将“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整治技术)”立为国家“八五”科技重点项目,并于1998年1月开工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极大地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各港口的迅猛发展。2005年1月,长江水利委员会完成了《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下文简称《规划》),并于2008年3月得到国务院的批复,给长江口综合整治勾绘了蓝图,与之相配套,2007年9月,南港新浏河沙护滩和南沙头通道限流潜堤工程开工;2007年11月,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开工。本文结合工程的建设情况,着重分析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以下南港的近期演变。
文晓雯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长江口南港近期的演变及其与重大工程之间的关系

(669.586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