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环太湖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稳定度分析

李睿 | -> | 684| 0| 0.279085MB |太湖,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稳定度

李睿 李睿 | 文档量 |浏览量17705

摘要:以16 条环太湖主要进出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BCR 三步连续提取法测定了其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b、Cd、Cu 及Zn 这4种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其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和稳定度,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太湖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16 条环太湖河流河口的沉积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4 种重金属在大多数采样点的含量均超过临界效应浓度值( TEL) ;诸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可提取态含量分布有明显差异性:北部河流> 南部河流,入湖河流> 出湖河流;4 种重金属的稳定程度依次为:Cd < Zn < Pb < Cu,因此相对于元素Pb 和Cu,元素Cd 和Zn 有更高的二次释放潜力及潜在生态危害.
    水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以不同结合态存在,主要包括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 弱酸溶解态)、Fe /Mn 氧化物结合态( 可还原态)、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 可氧化态) 以及存在于矿物晶格中的残渣态,其中前3 种形态统称为可提取态[1 ~ 3]. 不同的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生物可利用性以及潜在生态毒害性,从而使重金属总量难以有效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物的毒性效应[4,5]. 在沉积物中以弱酸溶解态存在的重金属,由于其键合力微弱,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极易释放,因而具有快速生物可利用性,可采用沉积物中弱酸溶解态重金属占重金属总量的质量分数来评价沉积物中某种重金属的稳定程度[5].
    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水网地区,河道总长度12 × 104 km,平均每1 km2 河道长度3. 2 km,在广大平原区构成网络状,称为“江南水网”[6]. 近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及人口剧增,每年都会有大量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经河流排入湖中,给太湖水体带来大量污染物,排入湖区的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不断增加,并在沉积物中积累,使太湖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恶化,严重阻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7].
    目前,国内外关于太湖的重金属污染特征的研究较多,但大都仅局限于湖体本身[8 ~11],尚缺乏与太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进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的报道. 本研究采用BCR(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三步连续提取法,测定了环太湖主要进出河流河口处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评价了其暴露风险,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太湖重金属污染提供基础数据.
李睿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环太湖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稳定度分析

(279.085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