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植物_土壤系统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李睿 | -> | 738| 1| 0.28234MB |滨海湿地,有机碳,空间分布,黄河三角洲

李睿 李睿 | 文档量 |浏览量17705

摘要:了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有机碳状况是开展我国典型砂质和淤泥型海滩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湿地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通过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新生滨海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湿地植物碳含量差异性不大,而植物碳密度变化幅度较大,且其空间变化趋势与植物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均呈M 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在0. 75 ~ 8. 35 g·kg - 1 之间,明显低于淡水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基本一致. 相关分析表明,pH 值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负相关,土壤TN、C /N、含盐量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线性正相关性,而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TN、C /N、pH 值、含盐量与植物碳密度相关性不显著.
    湿地是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源”、“汇”和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稳定器”,同时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湿地碳素储量及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响应一直是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1,2].
    国外关于湿地碳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广泛,主要包括碳的累积与分配[3 - 6]、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7 - 9]等方面. 我国有关湿地碳数量、分布、行为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高原[10 - 14]、东北的三江平原[14 - 17]和长江中下游湿地[18 - 20],而对于黄河三角洲这片最年轻的湿地研究报道还很少.
    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十分复杂,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共同控制着有机质的赋存与转化. 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贮存能够消减大气日益增加的CO2,在稳定全球气候、减缓温室效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1]. 湿地土壤有机碳是气候变化的一种敏感指示物,能用来指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22],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变化显著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3]. 近年来,关于黄河三角洲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24]、湿地生态评价[25,26]、湿地环境影响[27,28]、湿地变化[29,30]和湿地修复[31,32]等方面,而关于黄河三角洲湿地中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极少报道. 为此,本试验选择黄河滨岸潮滩湿地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测定,研究黄河三角洲滨岸潮滩湿地不同植被带下植物-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各种因素,以期为阐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探索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李睿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植物_土壤系统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282.34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