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特征

马伟伟 | -> | 581| 0| 0.691151MB |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氮,土地用地,时空特征

马伟伟 马伟伟 | 文档量 |浏览量17219

摘要:通过对西苕溪流域不同用地类型的子流域出口设置监测点并进行定期水质监测,探讨该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特征及其区域性差异。不同月份的监测结果表明,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硝态氮(NO-3-N)浓度在12 月最高,7 月次之,4 月最低;铵态氮(NH+4-N)浓度在7 月最高,12 月次之,4 月最低。典型子流域日监测数据表明:林地子流域水质监测点测得的氮明显低于耕地,降雨期林地子流域出口的氮浓度增加,耕地子流域降低,干旱期则相反。研究表明流域非点源氮污染主要受农业耕地用地类型的控制,降雨径流是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氮输出的主要驱动因素,用地类型、不同形态氮的理化性质差异导致流域非点源氮呈现明显的季节、空间分布特征。
    近年来,湖泊、水库、地下含水层的水质恶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威胁湖泊、河流的安全,进而对区域生物多样化产生负面影响[1]。我国大部分的湖泊正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湖泊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流域的污染物输入,包括点源和非点源污染。在北美和西欧,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和防治受到高度重视,而在我国,非点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太湖和滇池等重要湖泊,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6]。
    研究表明,非点源污染中的氮、磷营养物是引起湖泊和水库污染、富营养化和水华现象的主要因素,氮营养物主要来自农田、林地,因其可溶性强,易随径流迁移至地表水体,同时在降雨作用下淋溶至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体的污染,给地表、地下水体的水质造成严重威胁。西苕溪流域位于太湖流域的上游,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和耕地,其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用地结构的调整,林地地区大量开垦坡耕地、耕地地区大量施用氮肥,氮营养物很容易以非点源的形式排入地表地下水体,造成流域内水质恶化,同时向下游太湖排入大量的氮污染物,增加了太湖的氮入湖负荷[7-11]。研究西苕溪流域的非点源氮污染时空变化特征,能够针对性地对小流域进行治理。本文通过在西苕溪流域设置野外水质监测点并进行定期观测,研究西苕溪流域的非点源氮输出的变化规律,并讨论引起该分布特征的原因,为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马伟伟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特征

(691.151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