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巢湖流域岩源磷释放的动力学研究

曹曼易 | -> | 880| 0| 0.217579MB |巢湖,磷,源磷,释放动力学

曹曼易 曹曼易 | 文档量 |浏览量29182

摘要: 为了研究巢湖流域富磷地质岩石中磷素(即岩源磷)的释放动力学特征, 用0. 5mol#L- 1 N aH CO3 连续提取法对岩样进行岩源磷释放的动力学实验, 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建立化学动力学的非机理模型研究岩源磷的释放过程. 同时, 选用零级方程、一级方程、二级方程、抛物线方程、E lov ich 方程、权函数方程等6个动力学模型进行解析过程拟合, 分析岩源磷动力学释放的主要化学过程. 结果显示,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磷的释放量均不断增加, 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选用的几种动力学模型中, 一级方程、E lovich方程、权函数方程和抛物线方程对岩源磷的释放动力学过程均能很好地拟合, 其中以一级方程拟合度最佳. 岩源磷的释放动力学过程是一个以扩散过程为主的反应过程.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中下游, 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 但近30年来, 巢湖水资源污
染日益加重, 水体严重富营养化, 其水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受到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屠清瑛
等, 1990; Xu et al. , 1999; Wu et al. , 2009) . 关于巢湖富营养化问题的研究从/七五0就已开始进行, 结果表明, 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磷( Sm ith,1982; 彭近新等, 1988; Sharp ley et al. , 1994; Dav id,1998; Sm ith et al. , 1999) . 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湖泊环境中磷素含量、分布与迁移转化及湖泊沉积物中工农业磷素污染等方面(汪家权, 2002; 黄清辉等, 2003; 陈云峰等, 2006; 王绪伟等, 2007; 周慧平等, 2008), 鲜见有关巢湖流域富磷地层自然本底磷(简称岩源磷)的报道.
    研究指出, 巢湖地处富磷地质区,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 天然的磷背景值很高, 如流域北岸的肥
东县和巢湖市的居巢区一带, 广泛分布着古老的含磷变质岩系, 总面积达500km2以上, 周围几乎全部
被磷矿包围(韩德刚, 1987 ). 巢湖地区属于江淮低山丘陵区, 地貌以低山丘陵和波状平原为主, 在成土母质方面, 相对低平的波状平原上覆盖着深厚的下蜀黄土母质, 发育土体深厚、质地粘重的黄褐土;
而低山丘陵中上部的母质是花岗片麻岩、片麻岩等岩石的风化残积坡积物, 发育土体浅薄、砂性大、偏酸性的粗骨土; 低山丘陵中下部的母质是花岗片麻岩、片麻岩等岩石的风化坡积物, 发育土体较厚、偏酸性的黄棕壤. 矿区主要矿石类型为磷灰岩, 直接覆盖于磷矿上部的土壤多为普通黄棕壤. 区域内的农业利用时间较久, 除了少数山体中上部生长森林和草木以外, 其它地区基本都开垦成农田(韩德刚,1987; 胡宏详, 2008). 北部肥东群的产磷层位是目前主要的露采区和群众开采矿点, 从磷矿区发源的水系大部分汇入巢湖, 而这些河流补给又来源于含磷层位出露区的地表径流, 富磷地层的自然风化以及人为开采所导致的磷流失必然最终汇入巢湖. 因此, 对于巢湖来说, 流域磷的高背景值无疑对其富营养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地层中的含磷层位对磷污染不容忽视.
曹曼易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巢湖流域岩源磷释放的动力学研究

(217.579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