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生态环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都易遭受破坏, 随着近年来区内人口增多, 生存型经济发展阶段不合
理的土地开发方式使该区域森林退化、土壤侵蚀状况严重. 在喀斯特区域碳酸盐岩成土速率缓慢的背
景下, 土壤一旦流失, 极难恢复, 会引起植被退化、基岩裸露、动植物资源退化和灭绝, 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进入恶性循环, 是喀斯特区域呈现环境脆弱性的重要原因[ 1, 2] . 国内外学者对喀斯特区域土壤侵蚀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 发现与非喀斯特区域不同, 由于喀斯特区域碳酸盐岩体内管道、裂隙发育广泛, 土壤短距离丢失现象普遍存在[ 3] ,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土壤侵蚀研究方法, 如侵蚀模型、径流小区等在喀斯特区域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学者尝试运用核素示踪方法开展喀斯特区域土壤侵蚀研究, 其中以137Cs示踪研究最为普遍.
137Cs是20 世纪50~ 70 年代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元素, 随大气环流在全球沉降. 沉降在地表的137Cs能迅速被土壤颗粒和有机物强烈吸附, 基本不被淋溶流失和植物吸收, 在土壤中的损失与富集主要伴随土壤侵蚀和沉积活动发生, 是土壤侵蚀研究的良好的示踪元素[ 4, 5] . 近十多年来, 我国在黄土高原、长江上游等区域广泛开展了137Cs示踪土壤侵蚀的研究, 获得了大量的数据[ 6~ 9] . 然而, 由于喀斯特区域土壤侵蚀作用机制特殊, 其它区域运用137Cs法得出的研究成果难以直接应用到喀斯特区域. 因此, 白占国、万国江等[ 10, 11] 1995 年前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喀斯特区域137Cs分布规律研究, 随后张素红等、傅瓦利等、张治伟等学者[ 12~ 14] 也陆续运用137Cs方法进行了喀斯特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 由于对137Cs在喀斯特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至今没有清晰的认识,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137Cs方法在喀斯特区域土壤侵蚀研究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研究以古周移民示范区为例, 通过野外考察和137Cs取样, 分析了137Cs在喀斯特坡地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以期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区域土壤侵蚀机制, 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三波段模型,浮游藻类,总悬浮物,叶绿素浓度,光谱主导因子,太湖 发表时间: 2012-08-20 17:35:36
-
关键词: 河段,水质,PPI,河段潜在污染指数,污染治理 发表时间: 2012-08-20 17:33:44
-
关键词: 畜禽粪便,土地利用,适宜性,地理信息系统,最大可承载量,东北三省 发表时间: 2012-08-20 17:32:21
-
关键词: 好氧堆肥,氮转化,氨氧化,氮素损失,青霉,曲霉 发表时间: 2012-08-20 17:30:58
-
关键词: 胶团强化超滤(MEUF),电解,镉回收,浓缩液处理,十二烷基硫酸钠 发表时间: 2012-08-10 16:58:04
-
关键词: 喀斯特,137Cs分布,影响因子 发表时间: 2012-08-10 16: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