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三峡水库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聚铭紫 | -> | 419| 0| 1.136009MB |三峡水库,区域气候影响,数值模拟,极端天气

聚铭紫 聚铭紫 | 文档量 |浏览量6806

摘 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模拟了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下垫面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建成是否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高温干旱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极端天气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建成对当地气温具有海洋性效应,库区附近春季温度变低,夏季在水库下游气温升高、上游则气温降低,而冬季则以升温为主;春季降水变化主要位于库区沿线的南部山区,增雨带和减雨带相间分布,夏季降水量在三峡库区中上游地区和附近的山区呈增加趋势,在库区下游及附近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减少,主要集中在大坝附近地区到三峡(巫山)段;春季库区的相对湿度增加,幅度多在0.5%~1.0%,夏季相对湿度的影响也存在正负两种效应,大坝上游库区附近相对湿度增加,大坝下游地区相对湿度降低,冬季变幅不大;三峡水利工程不是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出现的主因,它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并不明显。
    三峡工程使水库上游沿江附近下垫面由土地或植被不断变为水体,而水体的物理属性(辐射性质、热容量和导热率等)与它们有很大差异,水汽状况也将随之变化,三峡库区下垫面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引起区域气候特征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高温干旱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极端天气的出现,不断引发社会公众对三峡工程建设是否是引起极端天气出现原因的关注。许多学者开展了三峡库区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陈柏林等[1]的研究表明,三峡水库建成后冬季气温将有所变暖,降水有冬季增加、夏季减少的趋势,空气湿度则稍有增加。段德寅等[2]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得到,三峡水库对温度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水体的上风岸2km和下风岸10km以内;水库水体白天有降温效应,夜间有升温效应。林之光[3]利用相似理论方法研究认为,三峡水库建成后气候的海洋色彩将加强。洪松等[4]从水分和热量平衡推导得到,三峡建坝后库周沿江地区辐射平衡、地表蒸发量、库周地面与大气间潜热交换和湍流显热交换都将增加,但库周地表径流量将减少。张洪涛等[5]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风、温、湿气象要素场在方圆近10km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夏季变幅比冬季大。研究表明三峡库区蓄水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江水道几十公里范围内。
    Miller等[6]则认为,水库蓄水后地面温度平均可以下降2.9℃,2m气温也可以平均净下降1.5℃,而净的降水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吴立广等[7]研究表明,大坝水库的存在会造成大坝附近的降水略为减少,但大坝以北和以西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
    上述结论及数值模拟研究都表明三峡库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局地气候状况的改变,但这些模拟研究大多是个例分析的结果,因此不具有普遍性。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开展了三峡库区长时间序列的多个例模拟,其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遍意义。在模拟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三峡库区建成前后库区附近不同季节的温度、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同时,本文还分析了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和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期间三峡库区对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影响。
聚铭紫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三峡水库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1136.009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