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UPLC 建立了同时测定贵州产荭草花药材中没食子酸、儿茶素、高朦胧木素、花旗松素、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山柰素-3-O-α-L-鼠李糖苷7 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CQUITYUPLC BEH C18色谱柱( 2. 1 mm × 150 mm,1. 7 μm) ,流动相为0. 1% 甲酸乙腈-0. 1% 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 3mL·min - 1 ,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45 ℃。结果: 7 个指标成分在选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 9) ,平均加样回收率( n = 6) 在97. 90% ~ 101. 4%,RSD 2. 3% ~ 3. 8%。结论: 试验结果显示贵州产荭草花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被测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差异,8月中下旬采收的药材中被测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质量较好。
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 L. 为贵州省民间及少数民族常用药物,收载于“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 年版,其药用部位为“干燥果穗及带叶茎枝”,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临床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胃气痛等症[1],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荭草药材民间用药部位不尽相同,据《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记载荭草的茎叶、果实、根和花均可作为不同部位入药,而且功能主治有所差异。作者对荭草药材的栽培种植、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2-8],在荭草的后续研究中发现荭草“花序”比“干燥果穗及带叶茎枝”有更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具有开发治疗心血管病药物的价值,为了明确荭草“花序”的药效物质基础,从荭草“花序”有效部位中分离出20 个化合物[9-10],并选择其中含量较高的七种化合物,建立了荭草花药材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用于控制药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