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蔬菜根际环境钒的形态变化及植物有效性

李立田 | -> | 871| 0| 0.269662MB |钒,形态,蔬菜,根际环境,植物有效性

李立田 李立田 | 文档量 |浏览量25113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和Tessier 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蔬菜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钒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钒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钒的含量随其形态不同而变化:当土壤中钒添加量从25 mg·kg-1 增加到200 mg·kg-1 时,根际土壤交换态钒的百分率增加了9.89%,碳酸盐结合态钒增加了9.38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钒增加了9.99%,残渣态钒的百分率下降了33.6%。土壤添加的钒量增加时,钒的迁移能力增强,使蔬菜的生物量显著降低,蔬菜对钒的吸收作用增强:钒添加量从0 增至200 mg·kg-1 时,蔬菜鲜质量降低了41.65%,而蔬菜中85%以上的钒积累在根部。根际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钒含量对植物的根、茎叶中钒含量有显著影响,碳酸盐结合态钒与蔬菜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
    长期以来,人们对汞、镉、砷、铬等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而关于钒的研究较少。钒常以微量形式广泛存在于环境和生物体中,钒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对动植物是有益的,但当元素钒在人体内的累积达一定浓度时,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肠胃系统、造血系统的损害及新陈代谢的改变,甚至致死[1]。曾昭华等[2]对全国29 个省、市、自治区土壤中钒元素含量与癌症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钒元素及其含量直接影响农作物及地下水钒元素含量,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胃癌、大肠癌死亡率与钒元素有关。由于近年来化石能源消耗量持续增
加,以及钒在催化剂和合金制造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中钒的含量逐步升高,因此,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钒的富集与形态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是了解钒在食物链循环中重要作用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3-4],重金属总量的单一指标很难反映其毒性、生物可利用性和迁移性,而重金属在环境中存在的形态对环境能产生潜在的影响,有些赋存形态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从而能够有效地评价其化学行为。国内外科学家对土壤钒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
究[5-6],Poledniok J、汪金舫和黄艺等[7-9]研究了土壤钒的存在形态,表明残留态钒含量占绝对多数,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钒量大小可揭示一个地区土壤钒的污染状况;钒还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Wilkison R E[10]的研究认为钒能减少高粱根尖对钙的吸收;汪金舫和胡莹等[11-12]分别就钒对大豆和水稻的毒害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土壤中钒含量的增加,大豆植株和水稻干物质量减少,根系生长不良,最后导致减产,而关于菜地土壤根际钒的赋存状况及其植物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笔者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蔬菜根际钒的形态分布特征;通过研究不同蔬菜的不同部位对钒的积累以及蔬菜钒含量与土壤各形态钒量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对蔬菜钒的积累影响较大的土壤钒形态,从而揭示土壤钒的植物有效性和迁移性。
李立田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蔬菜根际环境钒的形态变化及植物有效性

(269.662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