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海南省琼海市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就地处理实践

张海航 | -> | 973| 0| 0.422837MB |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就地处理,海南省

张海航 张海航 | 文档量 |浏览量21843

摘要:以海南省琼海市某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行新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示范工程,结合入户调查村民的社会经济状况,研究了海南省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并探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的可行性。结果发现,以实际居住人口计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率约为0.227 kg·capita-1·d-1;其物理组分以易腐垃圾为主,占总量的40.4%±6.3%;惰性垃圾占总量的30.8%±6.2%;有毒有害生活垃圾量极少,占总量的0.1%。示范运行结果表明,以混合收集,人工分拣,可堆肥垃圾就地堆肥、惰性垃圾集中处置为特征的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技术,减量率达到50%左右,无害化率达到100%,堆肥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具有技术可行性。示范工程的运行成本为304.5 元·t-1,其中,收集239 元·t-1,分拣和堆肥65.5 元·t-1。按户籍人口计,年人均18.7 元,仅为村民年纯收入的0.4%;示范工程运行得到村民的支持与欢迎,村民对垃圾收集处理付费支付意愿高达95%,表明实行村民付费解决长期运行费用具有可行性。
    农村生活垃圾(RHSW)是造成村镇环境卫生状况恶化、形成面源污染负荷的重要污染源[1],也是我国环境管理中长期忽视的环节。近年来,我国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研究与管理实践正在逐步强化,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分析与管理实践发展两个方面。
    在产生特征分析方面,刘永德等[2]依托建立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对太湖流域农村的生活垃圾产生特征进行了持续的监测,发现与同区域的城市比较,农村居民产生的可收集垃圾量显著偏低;陈蓉等[3]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得到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垃圾产率为1 kg·capita-1·d-1,与同区域的城市相当;郑玉涛等[4]对京郊密云水库区域农村,采用入户调查等方法,得到旅游村、镇级村和一般村的居民生活垃圾产率分别为:0.41、0.39 和0.29 kg·capita-1·d-1,远低于北京城区居民的生活垃圾产率。由此可见,尽管已有了一定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状况数据分析积累,然而,由于其调查方法不统一,且农村的背景条件差异大,相互间的可参照性较差,还不能为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管理实践方面,主要的进展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采用集中与分散2 种模式,开始启动成片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其中,集中模式与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城乡一体化趋势一致,采用按县级政区建设规模化垃圾处理终端设施,辅以覆盖全政区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形成了“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散模式则是针对上述集中模式运输成本高、不适于在人口密度较低政区应用的缺点,采取以镇或村为单元建设处理设施的方式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般以填埋场为主,但由于规模效应导致经济性劣化,及村镇管理能力有限,这些填埋场的实际运行状况均与堆场无异,二次污染相当严重;另有部分区域采用的小型或露天焚烧,污染更为严重,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恶英等剧毒和恶臭物质[5]。如何发展适用于我国不同村镇条件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海南农村为依托,通过建设和运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研究海南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并验证了生活垃圾就地处理的技术可行性;同时,通过对当地村民的问卷调查,结合当地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因素,探索了适用于该区域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张海航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海南省琼海市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就地处理实践

(422.837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