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有些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随着对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新的生物活性、新的作用机制和靶点被发现和揭示, 此类生物碱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凝血、支气管扩张及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等方面的活性及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旨在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活性研究提供思路和启示, 为寻找先导化合物、合理设计药物分子提供依据。
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在木兰科、樟科、马兜铃科、毛茛科、小檗科、防己科、罂粟科等许多科的植物中都有分布。某些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如盐酸小檗碱、延胡索乙素等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对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被分离出来; 更有学者通过经典的化学合成方法如Pictect-Spengler 合成法、Bischler-Napieralski 合成法、Pomoanz-Fistsch 合成法以及仿生合成法[1]等进行修饰和改造, 丰富了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结构多样性。随着对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新的生物活性、新的作用机制和靶点被发现和揭示, 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002 年Scott 等[2]曾对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及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过系统综述。2004 年本课题组和国内其他两个课题小组分别从马齿苋、金莲花和猪毛菜中发现了四氢异喹啉生物碱: 马齿苋酰胺E (oleracein E)[3]、金莲花碱 (trolline)[4]或猪毛菜碱A (salsoline A)[5], 其在活性初筛中显示出抗菌、抗病毒[4]及很强的抗氧化活性[6], 在思考如何对此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对四氢异喹啉生物碱活性多样性的关注。本文对最近五年来天然及合成的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在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凝血、支气管扩张及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活性研究提供思路和启示, 为寻找先导化合物、合理设计药物分子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