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损失率因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肥料用量、施肥时间和方式等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筛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肥料运筹方式,本文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平台,采用间歇密闭通气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条件下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种类和配施强烈地影响着土壤氨挥发,在150 kgN·hm-2 用量下小麦季氨挥发损失量以NK 和有机肥处理为最高,分别达到17.89 和15.70 kgN·hm-2,占氮肥用量的10.47%~11.93%,显著高于NPK、NP 和有机无机肥配施(1/2OM)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基肥施用后灌水可以有效地降低氨挥发损失。NPK 肥料平衡施用或者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减少氨挥发损失。
氨挥发是农田氮素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大气中氨的重要来源之一。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每年需要投入大量氮肥以确保作物高产稳产。据调查,目前单季作物的氮肥平均用量高达300kg N·hm-2[1],但是由于该地区土壤呈碱性,极易引起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朱兆良等[2]初步估算我国农田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在11%左右,但同时指出,由于缺乏数据积累和测定方法问题,该估计值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氨挥发损失不仅加大了氮肥投入,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进入大气后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给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3-4]。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可以为研究施肥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提供可靠数据。李慧琳等[5]对封丘长期肥料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处理之间在作物产量、肥料氮素回收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此有必要利用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平台,对氮素损失途径进行量化研究。另一方面,由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保留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数据,因此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结果有利于今后氮素模型开发、验证以及利用模型估算区域氨挥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