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玉米幼苗对芘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

马紫 | -> | 512| 0| 0.600623MB |芘,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脂肪酸,玉米

马紫 马紫 | 文档量 |浏览量7602

摘要: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玉米幼苗生长期间对芘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加快了土壤中芘的降解,提高了芘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试验期间,根际土中可提取态芘含量显著低于非根际土,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代谢熵低于非根际土。脂肪酸(FAME)分析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相比,芘污染玉米根际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真菌特征脂肪酸以及真菌/细菌的比值显著升高,细菌和GN-细菌特征脂肪酸显著降低,且这种效应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在P<0.01 水平显著。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丛枝菌根真菌、GN+细菌和放线菌特征脂肪酸差异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大,45 d 时其差异均在P<0.05 水平显著。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多环芳烃进入大气环境后,绝大部分通过沉降进入土壤,污染土壤环境,据估计,有90%以上的多环芳烃在土壤表面残留[1]。多环芳烃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在土壤中普遍存在,并且由于其性质稳定、难于降解,在土壤中呈不断积累的趋势,严重危害着土壤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修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土壤和环境科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前沿热点问题之一。
    根际修复具有经济、有效、实用、美观、原位非破坏性、无二次污染、可大面积应用等独特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之一。植物能够通过根际效应促进土壤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2-11]。然而,植物产生这种促进作用的机制和某些过程尚待深入研究[5,12]。植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有关植物修复多环芳烃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方面的报道很少。此外,由于土壤-植物系统的复杂性,对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的特定多环芳烃的根际修复过程中生物效应的研究一直是土壤和环境工作者所关注
的内容。
    芘是PAHs 中4 个苯环的代表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是检测PAHs 污染的指示物[13-14]。鉴于此,本试验以芘为PAHs 的典型代表,以修复芘效果较好的玉米[15-17]为供试植物,就玉米幼苗对芘污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理生态指标、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技术发展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马紫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玉米幼苗对芘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影响

(600.623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