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土荆皮乙酸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

赵虎 | -> | 1626| 0| 0.678196MB |土荆皮,土荆皮乙酸,代谢,血浆酯酶,水解,去甲基土荆皮乙酸

赵虎 赵虎 | 文档量 |浏览量46559

摘要: 综合运用体内实验和多种体外实验模型, 分析了土荆皮乙酸 (pseudolaric acid B, PB) 的代谢情况。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实验中, 使用HPLC 和HPLC-ESI/MSn 方法在大鼠血、尿、粪和胆汁样品中都检测到去甲基土荆皮乙酸 (土荆皮丙2 酸, pseudolaric acid C2, PC2), 各种样品中几乎都检测不到原形药物, PC2 是PB 特异性的代谢产物。PB 在肠内菌抑制大鼠模型中的代谢情况与正常组一致, 说明其代谢与肠内菌无关。在人工胃、肠液中分别孵育48 h 均无明显变化, 说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都不是主导PB 代谢的因素, 在胃肠道的pH 环境下PB也是稳定的。在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 PB 仅有极少部分被代谢成为脱甲氧基或脱甲氧基脱羧基的产物,说明其代谢也不是由肝微粒体酶主导的。在体外全血孵育模型中, PB 在1 h 内被逐渐代谢成PC2, 并表现出了与孵育时间相关的动力学特点。由此推测土荆皮乙酸一进入血液就被迅速代谢成PC2, 以致于在各种样品中都几乎检测不到原形药。这种快速的代谢应该是通过血浆酯酶对PB 的C-19 酯键的迅速水解而实现的。本文首次初步阐明了PB 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对于明确中药土荆皮的有效物质基础、体内活性形式及其作用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活性化合物的体内过程研究, 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毒性等 (ADME/T), 对新药研发、临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 随着各种体内外代谢模型和现代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 天然活性成分的此类研究不断展开, 促进了天然活性物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来源于中药材的天然活性物质的代谢研究, 可以揭示中药材的有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体内过程, 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基础。
    土荆皮 (Cortex Pseudolaricis) 来源于松科植物金钱松 (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 的根皮和近根树皮, 性辛温, 有毒, 用于治疗手足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等[1]。现代研究表明, 土荆皮中特征性的二萜酸类成分是其抗真菌、抗肿瘤和抗生育的主要有效成分, 其中土荆皮乙酸 (pseudolaric acid B, PB) 的含量最高、活性最强[2−5]。
    但是, 土荆皮二萜酸类化合物进入生物体内以后的代谢情况如何, 一直未得到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类成分和土荆皮的深入研究。为了阐明其在机体中的代谢过程, 作者结合体内实验和多种体外实验模型, 首次阐明了PB 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 对于明确土荆皮的有效物质基础、体内活性形式及作用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赵虎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土荆皮乙酸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

(678.196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