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重组质粒DNA热处理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
广鸿煊 | -> | 1033| 0| 0.306607MB |热处理,质粒DNA,降解,转化,环境因素,定量PCR
游离的DNA 可以在生态环境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有研究表明, 胞外DNA 可以通过阳离子架桥
作用附着到土壤矿物质和腐殖酸上, 并有可能转移到感受态细菌内并进入微生物的DNA 循环( Levy-Broo th et al. , 2007). 同时, 用PCR 和Sou thern杂交的方法也证明了微宇宙中胞外的游离DNA 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不被降解( N ie lsen et al. , 2007). 为此,李梦南等( 2007) 提出了生物实验室废弃的重组DNA 也是一种生物性污染物, 其向自然环境的排放有可能导致基因转移, 进而危害生态系统基因库的多样性. 上海市科委与环保局的联合调查显示( 2006) , 目前上海市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固体生物性废弃物往往有专门的回收和处置途径, 而实验室的生物性废水通常只经过100e 煮沸3~ 5m in后排放下水道, 或无任何预处理措施而直接排放. 李梦南、王磊等( 2008)的研究已证实, 目前常用的针对生物实验室废水的100e 热处理过程难以彻底消解、破坏水中废弃的重组质粒DNA, 热处理质粒DNA 的降解半衰期约为2. 7~ 4m in, 即使热处理60m in 其仍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但是, 上述热降解实验主要在纯水中进行的,而生物实验室废水成分复杂, 往往含有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离子或存在一些其他极端环境条件. 有关调查也显示(上海市科委, 环保局2006) , 生物实验室
废水中除了含有废弃的重组DNA片段外, 往往还含有其他一些废弃生化试剂, 如EDTA、血清蛋白、NaC l等. 这些因子的存在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热处理对质粒DNA 消解、破坏效率.
因此, 本文以重组质粒pET- 28b 为实验材料,以定量PCR 技术结合DNA 转化为手段, 研究了pH、N aC l浓度、牛血清白蛋白( BSA ) 浓度及EDTA浓度对废弃重组质粒DNA热处理效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热处理过程中这些环境因素(如pH、无机离子、废水中的其他有机物质等)对质粒DNA 降解的影响, 为评价热处理含重组质粒DNA 废水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地表径流,泥沙,面源污染,尖山河小流域,抚仙湖 发表时间: 2013-01-30 16:06:50
-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土地利用类型,山地,流失特征 发表时间: 2013-01-30 16:04:12
-
关键词: 氟铃脲,生物降解,红球菌FLN-1,酶的定域 发表时间: 2013-01-30 16:02:20
-
关键词: 粉煤灰,沙质土壤,土壤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发表时间: 2013-01-30 16:01:21
-
关键词: 汞,浸出性,沸石,固化,稳定化,危险废弃物 发表时间: 2013-01-30 15:59:55
-
关键词: 热处理,质粒DNA,降解,转化,环境因素,定量PCR 发表时间: 2013-01-30 15: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