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红树林底栖纤毛虫的群落生态学

郭天翔 | -> | 513| 0| 1.303198MB |红树林,潮间带,底栖纤毛虫,群落结构,多样性

郭天翔 郭天翔 | 文档量 |浏览量5043

摘 要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方法,对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底栖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包括底栖纤毛虫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类群及物种的多样性分析. 共观察到隶属于3纲11目24属的土壤纤毛虫44种.统计结果表明,主要优势类群为肾形目(Colpodida)和下毛目(Hypotrichida)的种类,分别占纤毛虫总种类数的45.45%和18.18 %. 丰度的最高值出现于6月的高潮带,每克风干土壤中的个体数达到60 534个;最低值出现于12月的低潮带,每克风干土壤中的个体数为7 795个. 各个潮间带的Margalef多样性指数介于0.73~2.19之间. 丰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理化因子对底栖纤毛虫数量的影响不具显著性. 此外,原生动物群落的各结构功能参数反映了其栖息地的环境状况. 图5 表2 参28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由陆地向海洋过渡的一种特殊潮间带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热带. 红树林群落和栖息的鸟类、水生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这个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独特的海岸沼泽生态系统. 底栖原生动物在红树林底栖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 这种作用基于其在食物网中的衔接作用而体现. 一方面,底栖原生动物可以捕食土壤细菌等;另一方面,其本身又可以被其他原生动物和大型动物所捕食,大型动物以粪便和尸体的形式将物质和能量存留于土壤,最后物质和能量通过土壤微生物其中主要是土壤细菌和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网相互联系[1].
    小型底栖动物作为环境改变的指示生物,已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兴趣[2~4]. 就反应速度而言,作为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的敏感性比其他微型生物更快. 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原生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迅速变化,因此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丰度及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可为自然的或受人类干扰导致的环境变化提供相应的指示[5].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位于市区边缘、面积最小的国家级保护区. 它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东半球100多种候鸟从西伯利亚至澳大利亚南迁北徙的“歇脚地”和“加油站”. 但由于城市发展用地的蚕食,红树林不断受到破坏,鸟类生态也因此受到影响.
这已引起国内外生态经济、城规设计等方面专家的极大关
注,并为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关于我国海岸红树林的研
究已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报道,但都偏重于红树林植物生态
系统[6~10],对红树林中底栖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资源
调查和种群分布方面,而对微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别是原生动
物方面的研究极少报道. 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深圳福田红
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内的底栖纤毛虫群落生态学特征,以丰
富该保护区底栖生物区系的研究资料.
郭天翔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深圳福田红树林底栖纤毛虫的群落生态学

(1303.198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221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