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尿嘧啶经皮给药微乳凝胶的研究

辛宇 | -> | 1316| 0| 0.968735MB |W/O型微乳.微乳凝胶.氟尿嘧啶.透皮给药

辛宇 辛宇 | 文档量 |浏览量91828

摘要: 制备氟尿嘧啶 (5-Fu) 微乳凝胶, 考察影响微乳凝胶理化性质的因素, 并研究其体外透皮特性及皮肤刺激性。以肉豆蔻酸异丙酯 (IPM) 为油相、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 (AOT) 为表面活性剂、Tween 85 为助表面活性剂, 在室温下采用磁力搅拌法滴加水至油相中, 形成空白微乳后直接加入凝胶剂和5-Fu, 即形成5-Fu 微乳凝胶。以黏度和电导率为指标, 考察温度、明胶含量及微乳处方因素对微乳凝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单位面积的透皮累积渗透量 (Qn) 为指标, 采用改进的Franz 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研究明胶用量和载药量对离体鼠皮透皮吸收的影响, 并考察微乳凝胶对大鼠皮肤的刺激性。水/AOT/Tween 85/IPM W/O 型微乳系统, 只有明胶作为凝胶剂才能形成微乳凝胶。在25 ℃、32 ℃及40 ℃时, 形成微乳凝胶所需明胶含量分别为7%、14%及17%以上。微乳凝胶黏度随微乳中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随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随Km 值的增大而增大, 不受药物加入的影响。微乳凝胶的电导率与微乳比较没有明显变化。载药量为0.5%, 明胶含量为14%的微乳凝胶12 h 体外透皮累积渗透量为 (876.5 ± 29.1) μg·cm−2, 分别是0.5%含药水溶液的12.3 倍, 2.5%市售软膏制剂的4.5 倍。微乳凝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5-Fu 微乳凝胶12 h 累积渗透量优于市售软膏, 且皮肤刺激性小, 可以作为5-Fu 等亲水性但水溶性差和渗透性差的药物的新型经皮给药载体。
   氟尿嘧啶 (5-Fu) 是一种亲水性抗代谢药物, 能够抑制DNA 的合成从而阻断恶性细胞的复制, 其口服及注射剂被广泛用于多种癌症, 其外用软膏则用于局部增生性皮肤疾病如角质层光化、表层皮肤癌和牛皮癣的治疗[1]。5-Fu 是亲水性药物, 但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 并且很难透过脂性的角质层到达皮下等癌变扩散的区域。在一些5-Fu 局部用药研究中采取了多种方法以增加5-Fu 的经皮渗透量, 如离子电渗疗法[2]、激光处理[3]、前体药物[4]和添加促渗剂[5, 6]等。
    微乳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组成的澄清、稳定和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分散
体系[7]。研究表明, W/O 型微乳因为具有增加亲水性、难渗透药物与角质层的相容性、改变脂质双分子层结构、较小粒径及易透过皮肤毛囊孔[8]等性质, 成为可能解决亲水性药物经皮渗透问题的一个新途径, 但微乳制剂临床使用时黏度低, 流动性强及药物易损失等缺点, 限制了其在经皮给药中的应用。
    微乳凝胶是基于微乳体系的分子凝胶[9], 即向微乳中加入胶凝剂形成透明稳定的网状结构。微乳凝胶的形成基于微乳, 但不是所有的微乳都能形成微乳凝胶。Kantaria 等[10]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否能与明胶形成微乳凝胶进行比较后发现, 单纯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均不能形成微乳凝胶。这是因为只有在25 ℃~45 ℃能够发生渗透转变且电导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的微乳, 才能通过生成簇状或水管状结构使明胶溶胀, 进而生成三维网状结构, 形成微乳凝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的电导率随温度升高反而下降, 在相变温度时不能达到渗透状态, 故不能形成微乳凝胶。而在离子表面活性剂型微乳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大体系含水量, 降低渗透阈值, 使微乳凝胶能够在更大的区域内形成。因此, 制备微乳凝胶的表面活性剂多由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首先将5-Fu 制成W/O 型微乳, 为了提高微乳的黏度, 方便给药, 进一步将其制备成微乳凝胶剂, 以黏度和电导率为指标初步考察影响微乳凝胶理化性质的因素, 并与市售软膏的体外透皮行为及皮肤刺激性进行比较, 以期为皮肤渗透性差的亲水性药物经皮给药提供一种新的剂型。
辛宇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氟尿嘧啶经皮给药微乳凝胶的研究

(968.735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221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