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对我国首创的第4 代太空育种射干与地面组射干的非晶成分从整体上进行了测定和对比分析, 以期为更全面地了解太空射干品质的变化和深入研究积累资料, 探索建立太空射干质量标准。结果表明两组样品的FT IR 谱的主要吸收峰的峰位、峰形大致相同, 但峰的强度却有明显差异。与地面组相比, 太空射干在1 642 cm- 1 处酮类的C O 伸缩振动峰增强, 表明太空射干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 在1 318 cm- 1 处一水草酸钙吸收峰增加, 在1 541, 1 456 cm- 1 处分子中苯环的环伸缩振动峰、1 417cm- 1处亚甲基的C H 键弯曲振动峰以及1 051 cm- 1 处伯醇的C O 的伸缩振动峰都明显减弱。太空诱变育种有利于筛选出活性成分含量提高的射干新品种。预期太空射干的药效比地面组的有所增强, 有待于深入研究来证实。
随着人们预防疾病和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药资源的多方开发和利用范围不断扩大, 中药的国际化成为趋势。但中药材野生资源的缺乏和育种技术的落后, 导致中药材栽培存在籽种品质混杂、退化, 药材生产出现减产、病虫害严重、活性成分含量下降等问题。而种子资源在药材优良品种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欲提高中药材质量, 选育优良种质种植是关键, 太空诱变育种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提高种质质量的方法[1, 2] 。目前, 我国空间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研究却主要集中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基因组、超微结构的影响等方面[3, 4] , 而对药用植物空间环境处理后有效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涉及较少, 尤其是对第4 代太空药材内在品质的研究, 仅有少量报道[58] , 有关太空射干元素和晶态物质的研究虽然已报道[ 9] , 但由于中药材主要活性成分大部分是复杂的非晶态有机物成分, 因而本文继续报道利用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FTIR 方法[ 10, 11] 以地面组射干为参照物, 对第4 代太空射干测定和对比分析的结果, 这样可以克服与单一成分对照品比较的片面性, 能更全面了解太空射干整体内在品质的变化。本文报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太空射干、筛选优质射干子种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建立太空射干质量标准, 促进药用植物太空育种工作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