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两种水稻生产方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孙俊浩 | -> | 844| 0| 0.275677MB |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水稻

孙俊浩 孙俊浩 | 文档量 |浏览量16683

摘要:以湖南水稻生产体系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两种水稻生产方式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生产管理措施下潜在环境影响较大的均是富营养化、水体毒素、土壤毒素和环境酸化,其中传统生产方式下4 项潜在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1.606、0.868、0.309 和0.262,推荐生产方式下各项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下降至1.277、0.489、0.260 和0.211。经加权评估后,两种模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0.363 4 和0.267 6。潜在富营养化主要来自于作物种植阶段农田NH3 挥发和NO3-N 淋失;水体毒素和土壤毒素主要来自农药使用;环境酸化主要来自施氮导致的NH3 挥发和农用化学品生产中排放的SOx。水稻生产的管理方式需要在推荐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做重大改进,实施清洁生产方式,减少氮肥、农药的使用量,是控制水稻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
    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是评价一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所有阶段对环境影响的工具。20 世纪90 年代,LCA 开始运用于农业领域,建立了相应评价体系并发展迅速[1-2]。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仅有若干专家提出相关理念,对个别作物进行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尝试[3]。与此同时,近期我国频繁爆发各种食品安全事故,而诱因都集中在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不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因此,从农业产业的源头出发,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生命周期评价体系,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这就使农业生命周期评价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南水稻生产为例,探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孙俊浩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两种水稻生产方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275.677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