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两株侧耳属真菌对小麦秸秆化学组分及瘤胃消化率的影响

孙俊浩 | -> | 681| 0| 0.23328MB |侧耳属,固态发酵,小麦秸秆,细胞壁化学组分,粗蛋白,瘤胃消化率

孙俊浩 孙俊浩 | 文档量 |浏览量16683

摘要:小麦秸秆木质素含量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低,作为反刍家畜的粗饲料营养价值低,饲料化利用受到限制。通过室内小麦秸秆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两株侧耳属真菌Tf1(Pleurotus sajor-caju)和JG1(Pleurotus Cornucopiae Roll)对小麦秸秆细胞壁化学组分的降解、瘤胃消化率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株JG1、Tf1 和两菌复合发酵21 d 的小麦秸秆,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8.20%、30.78%和38.41%,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19.26%、19.28%和26.65%;48 h 干物质瘤胃消化率分别比未发酵秸秆提高了38.62%、44.81%和55.89%,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8.91%、49.00%和63.08%;粗蛋白含量分别比未发酵秸秆提高了58.60%、69.53%和72.22%。表明菌株JG1 和Tf1 在选择性降解木质素,改善瘤胃消化率,提高粗蛋白含量方面的优势,而且两菌株复合发酵具有协同作用,与单菌发酵相比,木质素降解率、瘤胃消化率和粗蛋白含量都明显提高。
    农作物秸秆是反刍家畜日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秸秆的消化率低,粗蛋白含量低,采食率低,不能满足动物生长的营养需要。作物秸秆中蕴藏大量的纤维素等能量物质,由于木质素的屏蔽作用而不能被反刍家畜充分利用。因此去除木质素,提高秸秆瘤胃消化率成为改善秸秆饲料饲用价值的关键[1]。
    利用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提高秸秆瘤胃消化率,国外学者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并提出侧耳属(Pleurotus)菌株能选择性降解秸秆木质素,保留更多的可供反刍家畜消化利用的纤维素等能量物质[2-3]。国内学者针对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木质素降解酶系及降解效果也进行了许多实验室研究[4-7],但结合反刍动物瘤胃消化率这一关键指标的研究还不多见,而且国内研究大都集中在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的生物降解,对资源丰富,饲料利用价值更低的小麦秸秆研究还比较少见。因此利用侧耳属菌株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特性,研究提高小麦秸秆瘤胃消化率的生物处理方法,使小麦秸秆得以饲料化高效利用,对于解决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秸秆处置难题,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以及弥补我国北方养畜业日趋短缺的饲草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基质,采用固态发酵方式,以小麦秸秆细胞壁各化学组分降解率、瘤胃消化率和粗蛋白提高率为指标,评价侧耳属内单菌和复合菌发酵小麦秸秆对改善其饲用价值的作用,以期为小麦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孙俊浩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两株侧耳属真菌对小麦秸秆化学组分及瘤胃消化率的影响

(233.28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