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6%氧浓度下体外培养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组织培养液中代谢足迹的差异。方法选择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3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4例)的胎盘,胎盘母体面取绒毛组织,在6%氧浓度下培养96 h,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色谱仪检测培养液中代谢产物并使用标准品建立色氨酸及犬尿氨酸的色谱图库,观察两组绒毛组织代谢足迹及培养液中代谢物色氨酸及犬尿氨酸浓度的差异。结果6%氧浓度下培养的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绒毛组织代谢足迹比较,发现36种代谢物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绒毛组织培养液中犬尿氨酸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代谢组学技术对其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为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时机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发生率高达8%,常伴有严重的母婴并发症,子痫前期分为轻度和重度,其中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威胁母儿健康,使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明显升高[1]。我国大多数学者将起病于34周前的重度子痫前期称为早发型,在此后发病者称为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占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20.4%,发病早,预后差,是引起母体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2]。目前认为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可能存在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后出现的新兴组学,它所研究的代谢物与机体的生理、病理、发育状态有关[4]。代谢足迹技术是在分析系统中以培养液为介质,检测由细胞和组织分泌的代谢产物或从环境中吸收代谢物的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方法[5]。本研究旨在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代谢足迹和代谢产物浓度的差异,了解两者发病机制的不同,并评估代谢组学技术在研究疾病方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