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湘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曾超吉 | -> | 668| 1| 1.384538MB |湘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环境影响因子

曾超吉 曾超吉 | 文档量 |浏览量9714

摘要:采用BCR 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了湘江衡阳段与岳阳段表层沉积物中4 种重金属( Cd、Pb、Cu、Zn) 不同赋存形态的含量,阐述了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评估了这4 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结果表明,4种元素均以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3 种可提取态为主,各元素生物有效性即可提取态含量排序为: Cd > Pb > Zn > Cu,4 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其可提取态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有机质是湘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及赋存形态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4 种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均表现出中下游明显高于上游的趋势,并在衡阳水口山地区达到峰值,表明沿江重金属污染源企业的排放是影响本次湘江调查水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元素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水体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富集在沉积物中,通过水-沉积物界面的交换反应在固液两相间相互迁移
转化( Andrew et al., 2000; Jiries,2001; Davies,2003;梁英等, 2009) .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有效性及毒性不仅与重金属的总量有关,而且与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也密切相关. 重金属赋存形态是判断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毒性响应以及生态风险的重要指标( Kwon et al., 2001; 范文宏等, 2008) ,形态不同,重金属活性、生物毒性与迁移特征也不同( 弓晓峰等,2008) ,且沉积环境的变化也会使重金属在颗粒态和溶解态之间发生转化( 王海等,2002;Chen et al. ,2001; Teasdale et al. ,2003; 于瑞莲等,2008; 卢少勇等,2010) ,因此,相对于总量,重金属赋存形态的研究对于了解重金属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有效性等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湘江是长江中游重要支流之一,干流全长856km,流域面积94600 km2 . 由于湘江流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沿岸采选矿业和冶炼业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因此湘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由来已久,目前湘江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已非常严重( 郭飞燕,2007;周召梅等,2003; 唐文清等, 2008) . 前人对湘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株洲-长沙段关于重金属总量的空间分布等的分析( 毛美洲等,1985;邱丽君等, 2008; 彭利等,2009; 李军等, 2009; 黄钟霆等,2009) ,而对其重金属形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污染严重的湘江中游地区衡阳段以及湘江入洞庭湖的岳阳段研究相对较少. 目前,关于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应用较广的形态分级方法有Tessier 等提出的5 步提取法( Tessier et al. ,1979) 和1993 年欧共体标准局提出的相对简化的“3 步形态分类法”,即BCR 形态分析法( Ure et al., 1993) ,BCR 法被证明是可以在不同地区获得可比数据的成熟方法( 周怀东等, 2008; Dang et al.,2006) .
     本文以湘江衡阳、岳阳两段为主要研究区域,选择BCR 形态分析法,结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 Hakanson, 1980) ,对湘江水系表层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含量、赋存形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湘江流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风险的评价和环境质量的改进提供基
础数据.
曾超吉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湘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1384.538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