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热区是我国甘蔗的主产区之一,糖厂榨糖后剩余的甘蔗渣很集中且数量较多。甘蔗渣一般含粗蛋白质2.0%,粗纤维44%~46%,粗脂肪0.7%,粗灰分2%~3%[1]。长期以来,大量的甘蔗渣主要供糖厂本身作为燃料烧掉或废弃,其经济价值很低。堆肥化处理常以其成本低,除臭和杀灭病原菌的效果好,能有效改善废弃物的物理、化学性状等优点而倍受人们关注,并成为当前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之一[2-3]。团花(Anthocephalus chinensis),又称大叶黄梁木、毛老鹰树、埋格冬(傣语)、咪更昔(壮语),茜草科,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珍贵速生阔叶树种。关于团花采种、育苗和栽培等造林技术的研究早在1977 年就已开始,并已形成一套适用的造林技术,但对于团花育苗基质的研究报道较少[4-5]。由于受到种源、手段、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团花传统育苗具有较难管理,存在成活率低、育苗周期长等缺点。本文结合芬兰先进的有机废弃物堆肥化处理技术和基质育苗管理技术,以云南热区大量甘蔗渣为原料,开展甘蔗渣堆肥化处理及用作团花育苗基质的研究,以期探索甘蔗渣资源化利用途径,缩短团花育苗周期、提高苗木生长质量、降低育苗成本,对云南热区树种繁育,提高林木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