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微孔板荧光法对土壤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

宋明毅 | -> | 1544| 2| 0.24648MB |荧光测定,微孔板,CO2倍增条件,糖酶活性

宋明毅 宋明毅 | 文档量 |浏览量10131

摘 要 应用荧光共轭物质作为底物, 将96微孔板和荧光检测法结合进行稻2麦轮作系统CO2 倍增条件
( FACE)下土壤两种糖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探讨了微孔板结合荧光法测定糖酶活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此种方法可以灵敏的检测到土壤稀释液中的糖酶活性, 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好(变异系数最大为4.879% ) 。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相比, 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土壤糖酶活性测定方法。CO2 倍增条件下土壤木聚糖酶活性高于自然条件, 且在小麦的拔节期, 抽穗期和成熟期及水稻的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对照(P < 0105) , CO2 浓度升高提高作物的生长代谢水平, 进而影响微生物活性造成土壤木聚糖酶活性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在CO2 倍增条件下未发生显著变化, 说明土壤纤维素酶在短时期内对CO2 增加的响应不显著。
    酶是土壤中生物过程诸如有机质降解、矿化和营养循环的主要催化物质。水解酶决定着所作用底物的分解速率, 由于底物降解后才能被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利用, 常常被作为土壤功能的指示者。Kandeler等[ 1 ]指出, 酶多样性及相应活性的研究是评价土壤功能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土壤酶对环境变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 因此, 可以作为土壤生物质量的潜在指标[ 2 ]。
    土壤中各种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由于底物的自然属性、测定条件、培养时间和检测方法(分光光度法, 荧光法, 放射性同位素法)的不同而有差异。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由Wilson[ 3 ] ,Tabatabai[ 4 ] , Gianfreda[ 5 ]等所研发, 均为分光光度法, 测试时间较长(反应体系培养、酶解产物提取等) , 操作复杂。荧光法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物质检测方法[ 6 ] , 现已应用于诸如湖泊、蒸汽和海洋等酶活性较低的水生态系统酶活性的检测[ 7, 8 ]。用荧光法检测土壤酶活性是Fernley等[ 9 ]最先提出的, 但只阐述了它应用的可能性, Freeman[ 10 ]使用荧光法对土壤中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阐述其原理。Milja[ 11 ]应用多功能酶标仪对96微孔板内的待测物质同时进行了检测, 由于
荧光法对待测液的需求量较低, 所以将土壤悬液、底物及相应缓冲液置于96微孔板内培养, 使酶反应在微孔板内进行而后进行荧光检测, 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本研究应用96微孔板, 以荧光物质42羟甲基272香豆素(MUB)共轭物质作为测定底物, 研究稻2麦轮作系统CO2 倍增条件( FACE)土壤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 并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 12 ]测定木聚糖酶活性进行了比较。
宋明毅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微孔板荧光法对土壤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

(246.48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