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滇池沉积物菌群对微囊藻毒素的厌氧生物降解

周东磊 | -> | 563| 0| 0.191346MB |微囊藻毒素,厌氧,生物降解

周东磊 周东磊 | 文档量 |浏览量10980

摘要: 好氧微生物降解已经被证明是微囊藻毒素(MC) 自然转化的主要途径, 但是厌氧降解的作用尚不明确. 为了揭示这一降解过程, 研究了滇池沉积物中混合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对MCLR 的降解能力, 并考察了环境因素和外加营养源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厌氧条件下MCLR 在2 d 内从5 mgPL迅速降解到检测限以下, 说明该菌群在厌氧条件下对MCLR 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并且可以利用MCLR 作为唯一氮源.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 MCLR 的降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酸性条件下MCLR 的厌氧降解缓慢( pH= 510) 甚至停止( pH= 310) , 而中性( pH= 710) 和碱性( pH 为910、1110) 条件下降解速率没有显著差异. 单独添加葡萄糖可以产生酸性物质而使体系的pH 下降, 从而抑制MCLR 的降解, 但是同时添加硝酸盐可以消除这一影响. 单独添加硝酸盐对MCLR 的厌氧降解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说明硝酸根在这一过程中未被MCLR 厌氧降解菌用作最终电子受体. 以上结果表明, 厌氧降解可能是沉积物中MCLR 转化的另一重要途径, 该过程在MCLR 污染治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滇池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蓝藻水华暴发频繁[ 1] . 蓝藻水华释放出多种藻毒素, 其中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 in, MC) 是对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危害最严重的藻毒素之一[ 2] .
    MC 具有环状结构, 化学性质稳定, 因此在环境中很难被去除, 常规水处理工艺对MC 去除效果也
有限[ 3] . 好氧生物降解被认为是MC 自然转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4], 也是MC 去除的一种有效手段[ 5], 因此国内外学者对水体中MC 的好氧降解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 4~ 22] . 目前已经分离出多株MC 降解纯菌株[ 7~ 13] , 对MC 的好氧降解机制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14~ 18] . 尽管Holst 等[ 4] 的研究表明, MC 在缺氧条件下也可以发生生物降解, 但是目前对于MC 在厌氧条件下的降解过程却鲜见报道. 由于水环境尤其是富营养化水体的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着间歇性的厌氧环境, 如果MC 在厌氧条件下也能够发生微生物降解, 这一过程很可能对MC 的迁移转化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利用滇池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菌群对MCLR 的厌氧降解过程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环境条件、外加营养源对MCLR 厌氧降解的影响, 以期加深对水体中MC 迁移转化过程的认识, 并为MC 污染治理提供指导.
周东磊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滇池沉积物菌群对微囊藻毒素的厌氧生物降解

(191.346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