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口服二苯胂酸在小鼠小脑蒲肯野细胞诱发氧化和氮化应激

祖懿城 | -> | 989| 0| 536.815MB |二苯胂酸,3-硝基酪氨酸,蒲肯野细胞,小脑综合症,氧化应激,氮化应激

祖懿城 祖懿城 | 文档量 |浏览量24193

摘要: 为了研究口服化学战剂降解产物二苯胂酸( DPA )导致小脑功能异常与诱发小鼠小脑蒲肯野细胞氧化和氮化应激之间的关系, 利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TBARS)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 )和3-硝基酪氨酸( 3-NT )的变化情况. 同时, 通过在体外合成3价DPA 的模型化合物二苯胂酸碘( DPI) , 并用W estern-b lot检测3-NT 的生成. 研究发现, 在小鼠一次口服15m g# kg- 1 DPA 以及连续5 d口服5m g# kg- 1 DPA的情况下, 小脑组织TBARS 上升, 蒲肯野细胞MDA 和3-NT 染色阳性. 体外实验检测到DP I和NO 反应可以生成3-NT, 这表明DPA 会导致小鼠小脑功能异常, 这与其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砷相关活性物质在小脑蒲肯野细胞诱发氧化和氮化应激密切有关.
    二苯氰胂和二苯氯胂等二苯胂化合物作为化学战剂可以使士兵产生厌战情绪( Pearson, 2002) .二战后, 日本遗弃在中国的大量化学武器, 经过50多年的变迁, 有的已经泄漏, 对中国的人、畜和环境等构成了严重威胁. 21 世纪初期, 在日本国内茨城县等地发生了由于化学战剂二苯胂化合物降解产
物二苯胂酸( d ipheny larsinic acid, DPA )污染地下水引起的人群中毒事件( Ishizak,i 2003) . DPA 中毒的典型症状是小脑功能异常, 同时伴随血流量减少、运动不协调和复视等神经损害( Ish i,i 2004). 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DPA 致小脑功能异常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无机砷作为确定的致人类皮肤癌、膀胱癌和肺癌的致癌物, 其作用机制至今亦尚不明确( IARC,
2004) . 但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无机砷的主要甲基化代谢产物二甲基胂酸( DMA )通过在代谢过程
中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诱发氧化应激与致癌促进作用密切相关( IARC, 2004) . 近来研究报道, 巯基化合物可以加剧DPA 的毒性( Och,i 2004 ), 这说明DPA的毒性并非其本身引起, 而是与DPA 被巯基化
合物还原生成的3价DPA有关.
    因此, 本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TBARS)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 MDA )
和3-硝基酪氨酸( 3-NT )的变化情况, 并通过在体外合成3价DPA 的模型化合物二苯胂酸碘( DPI) , 用W estern-blot检测3-NT 的生成情况, 旨在探讨DPA导致小脑功能异常的毒作用机制.
祖懿城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口服二苯胂酸在小鼠小脑蒲肯野细胞诱发氧化和氮化应激

(536.815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