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一个新的mariner类转座子的鉴定

杜晓洁 | -> | 755| 0| 2.033453MB |灰飞虱,mariner类转座子,序列分析,系统学分析

杜晓洁 杜晓洁 | 文档量 |浏览量11129

要 根据mariner类转座子转座酶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以曲阜灰飞虱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得到长为493 bp的片段,命名为qfclone493,提交GenBank数据库,获得注册号为EU542024. 将qfclone493与19种有代表性的mariner类转座子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qfclone493属于mauritiana亚族,与此亚族已知mariner类转座子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74%,认为qfclone493是mauritiana亚族的一个新的mariner类转座子,命名为lsmar1. 序列分析表明,lsmar1的最大ORF仅编码141个氨基酸,不能表达完整的转座酶;与隶属于同一亚族、且具有完全自主活性的mos1相比,lsmar1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tion signal,NLS)和D,D(34)D关键部位发生突变, 因此推测lsmar1可能不具有转座活性. 图4 参23
    转座子(Transposon)又被称为跳跃基因或可移动因子,是一类不依靠同源重组而能在基因组内和基因组间跳跃移动的DNA序列. 它通过在基因组内的剪切和插入,引起靶位点处DNA的缺失、重复或倒位重排,致使插入处发生基因突变或相邻基因表达活性改变,是导致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的
主要内在因素之一,也是构成生物体生长、发育和遗传的重要调节因子[1]. 20世纪50年代初McClintock在玉米基因组中首次发现转座子,此后在其他植物、细菌、病毒、酵母、昆虫及人类基因组中也发现了转座子的存在.
    mariner类转座子是Tc1/mariner超家族的成员,最早由Jacobson等(1986)在研究毛里塔尼亚果蝇Drosophila mauritiana白眼基因的一个不稳定突变体时发现并命名[2],随后在其他昆虫、酵母、动物以及人类[3~6]和水稻、大豆等植物[7~8]基因组中也发现了大量的mariner类转座子. mariner类转座子长约1.3 kb,末端带有30 bp左右的反向重复序列,中间编码346个氨基酸的转座酶蛋白,插入基因组时使靶序列产生二核苷酸TA的侧翼序列[3]. mariner类转座子是由DNA介导的转座元件,以“切割— 黏贴”的方式进行转座,其转座过程仅与转座酶有关,与宿主因素无关,从而导致该类转座元件在不同物种的广泛分布,并且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水平传播[9~10]. mariner类转座子存在的广泛性、宿主的多样性,及其不依赖于宿主的转座机制,使其具备了转化载体的潜能[11].近年来的研究证明,mariner类转座子的一些成员不仅能够对果蝇不同种系进行转化,而且还能转化其他非宿主生物,如从原生动物利士曼原虫、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禽类和鱼[12~14],表明mariner类转座子是能够广泛应用于不同物种的基因定位和遗传转化研究的有力工具. 本研究对灰飞虱体内的mariner类转座子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同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以期为新型mariner类转座子载体的开发奠定基础,并为灰飞虱体内mariner类转座子在系统进化中的地位提供依据.
杜晓洁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一个新的mariner类转座子的鉴定

(2033.453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