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纳米银与表面吸附荧光素的荧光性能的影响

吴慧冰 | -> | 828| 1| 0.696854MB |纳米银,荧光素,表面等离子共振,强局域场,能量传输

吴慧冰 吴慧冰 | 文档量 |浏览量8293

摘 要 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荧光素(fluorescein , Fl) 的荧光性能的影响。Fl 溶液中加入纳米银粒子, Fl 分子包覆在纳米银粒子表面形成Fl n2Ag 复合物使纳米银相互桥连形成类似网络的结构, 且Fl 分子吸收峰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发生红移。纳米银通过产生的强局域场将能量传输给Fl 发光中心, 实现了Fl 的荧光增强, 荧光增强效率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具有最大值。较大粒径的纳米银使Fl 获得最大荧光增强效率所需浓度较低且最大荧光增强效率值较高。研究结果表明, 纳米银与Fl 间的能量传输主要由Fl 分子附近局域电磁场增强和分子到金属表面无辐射跃迁能量转移过程所决定并与纳米银的浓度、尺寸密切相关。
    具有金属性的纳米结构材料(如金属纳米微粒、纳米线等) 可以收集激发光能量, 再通过光波与等离子激元共振产生的强局域场将能量传输给发光体, 将可望使发光体的激发效率和辐射跃迁几率大幅度提高, 荧光增强[1-3 ] 。金属纳米结构材料与发光体间的能量传输作用通常称为“天线效应(Antenna effect) ”[4 ] 。就金属性纳米结构与发光体构成的系统中的能量传递等方面的研究, 迄今为止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已经在生物分子检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5-7 ] , 并被应用于生物芯片等领域。目前, 作为开发下一代生物和化学传感器技术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纳米银粒子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特性, 其纳米系统在非共振频率下对可见光有较好的透射性, 是进行天线效应的首选材料。采用银岛膜、银溶胶及银纳米结构阵列与发光体进行能量传输的研究已多有报道[8-10 ] 。
    咕吨类染料荧光素(fluorescein , Fl) 具有较高的发射效率、高荧光量子产率而被广泛应用于DNA 杂化、生物分子检测等方面, 其分子结构如图1 所示。然而这类荧光素FÊrster 距离较小, 易自身浓度猝灭, 在以往荧光检测过程中往往控制在较低浓度范围内使用, 因荧光强度弱而给检测带来困难。在Fl 体系中引入金属性纳米结构, 则可以利用纳米结构产生的强局域场使其荧光增强[11 ,12 ] 。Malicka 等[12 ] 以Fl 为荧光探针在银岛膜上进行荧光素标记DNA 研究, 发现Fl 荧光强度提高了7 倍。
吴慧冰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纳米银与表面吸附荧光素的荧光性能的影响

(696.854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