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人工沉床技术在城市景观河道中的应用及其对总磷去除效果研究

郑琦 | -> | 697| 2| 0.288423MB |人工沉床,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水生植物,总磷去除

郑琦 郑琦 | 文档量 |浏览量15134

摘要:提出了一种模块化气浮调节式人工沉床装置,并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 该装置克服了水深变化大、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低、夏季藻类和浮萍泛滥等不利因素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制约,显著提高了重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栽植的成活率.通过在天津市外环河的现场实验表明: 当停留时间为5. 48 d 时,人工沉床对总磷的去除率在植物生长期内可达到30% ~40% ; 冬季仍维持在7% ~ 20% 左右. 总磷浓度随停留时间的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 R2 ) 在0. 9 以上. 衰减系数( k 值) 随水温的变化趋势符合S 型增长曲线,即在水温过低和过高时,水温的变化对k 值的影响并不大,而在某一适当温度范围内,水温的上升将导致k 值的快速增加.
    近年来,以水生植物为核心的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1 ~ 3].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4,5],既包括植物的吸收[6 ~ 8],释放氧气[9 ~ 11] 和微生物降解[12 ~ 14]等作用,也包括生物化感[15 ~ 18]和克藻[19 ~ 22]的效果,部分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3,24]. 但对于大多数城市景观河道,受硬质护砌、水深变化大、水体透明度低、夏季藻类及浮萍泛滥影响,水生植物极难成活[25,26].
    人工沉床装置利用载体和沉水基质营造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并在基质上种植水生植物,达到修复受损水体生境,进而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目的. 该装置利用浮力调节系统人为调控制植物在水下的深度,解决了水深变化大、透明度低、夏季藻类及浮萍泛滥等不利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制约[27]. 通过在天津市外环河建立人工沉床示范工程,进行了长达1 a 的水质监测,研究了人工沉床对总磷的净化效果,并建立了人工沉床对总磷的降解模型.
郑琦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人工沉床技术在城市景观河道中的应用及其对总磷去除效果研究

(288.423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