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稀土元素对梅园主要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

王映易 | -> | 1018| 1| 1.075136MB |稀土元素,梅园,土壤动物群落

王映易 王映易 | 文档量 |浏览量27794

摘要: 为阐明不同稀土处理对梅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采用手拣法、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对梅园各稀土处理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进行系统调查, 共得土壤动物标本8076个, 隶属于4 门15纲31目. 其中昆虫纲物种最为丰富, 有12目, 占全部种群数的58. 41%; 鞘翅目、膜翅目、蜱螨目、双翅目和弹尾纲等5 种优势类群占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的81. 44%. 5种稀土处理区中, 杂食性土壤动物功能团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植食性功能团所占的比例, 且杂食性土壤动物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对照区( CK )﹥ La处理区(下同)﹥ Ce区﹥ Pr区﹥ Nd 区﹥ Sm 区. 不同浓度稀土处理区中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量均随着稀土浓度增加而减少, 杂食性功能团所占的比例也高于植食性功能团所占的比例, 且杂食性功能团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对照区( CK )﹥ 25区( mg# kg- 1处理区, 下同)﹥ 50区﹥ 100区﹥ 500区﹥ 1000区﹥ 2000区﹥ 3000区. 以Pr处理后的土壤动物物种数多, 个体数量大, 优势集中性指数高, 优势物种优势性极明显, 其它4 种稀土在类群数、个体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类群优势性和Pr规律基本相同, 依次为Nd、Sm、Ce和La, 但均比CK小. 因此, 5种稀土及其不同浓度处理区土壤动物群落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类群数等群落指标产生影响, 使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产生较为显著的变化.
    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和第一个把稀土作为商品应用于农牧林渔业等生产的国家. 始于
/ 六五0期间的/稀土农用0等攻关项目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大幅度( 4% ~ 14% ) 地提高了某些农作
物的产量给中国农业及稀土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现已作为我国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力推
广(郭伯生等, 1988) . 但近年来, 大量稀土由叶面喷施改为土施, 且施入量一般为喷施法的10倍以上等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研究发现, 稀土进入土壤后很少向下迁移, 土壤中可溶态
稀土一般只占全量的10% 以下(庞欣等, 2001), 稀土微肥长期以喷施和基肥等形式进入农田和无公害果园土壤耕作层中的稀土总量显著增加. 由于其在土壤中有效利用率较低, 加速了稀土的不断累积, 且存在富集趋势. 这将改变土壤有效使用条件与规律, 对土壤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王咏梅等,2004) , 并通过生物链和食物链等各种渠道进入人体, 影响人类的健康. 如根茎类的薯类等对土壤中稀土具有明显的富集作用, 最终通过食物链将致使人体摄入稀土量超过自然水平, 并可能在某些脏器、组织内蓄积对人体健康有害. 近年来, 国内外在稀土元素( rare earth e lem en,t RE )进入机体后是否
参与有关生物化学过程以及其是否对生物效应存在着hormesis现象等诸多环境和生态毒理效应问题
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Wy ttenbach et a l. ,1998; 何跃君等, 2005; 王燕等, 2005; 刘苏静等,2007; 彭安等, 2003) . 为此, 我国已将RE 确定为具有/潜在危险的或是新的环境污染元素0.
    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重金属污染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较早地预测环境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过程, 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敏感性生物指标(孙波等, 1997) . 土壤和土壤动物均是果园生态环境的重要组分, 土壤动物是土壤活
性和肥力的主要贡献者, 同时它们也担负着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多重角色, 在土壤结构形成、熟化、改良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梁文举等, 2001; 熊炳昆等, 2000 ), 同时, 由于土壤动物在各类土壤中普遍存在, 类群和个体数量丰富, 群落生物多样性高, 土壤动物可能成为土壤质量的指示生物( D idden et al. , 2001;Doring et al. , 2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日益增强, 无公害、纯天然绿色食品倍受人们的关注. 果梅加工品素来以/健康食品0问世, 很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 果梅产区不断扩大. 科学合理地使用稀土微肥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果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 从生态毒理学角度研究长期施用稀土对梅园土壤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和果梅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 国内外对稀土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种稀土复合物或稀土氯化物对动植物生态毒理学(刘苏静等, 2007; Patra et al. , 2004)、土壤微生物(刘庆都等, 1998; 唐欣昀等, 2005)或病原物的结构组成(章健等, 2000)和土壤学等方面研究(孙波等, 1997; 褚海燕等, 2000) , 而对稀土农用后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 农用稀土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之前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农用稀土的环境风险. 因此, 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RE 对梅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旨在为综合评价稀土农用的环境生态安全性、合理使用, 稀土胁迫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机理和地下害虫综合治理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王映易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稀土元素对梅园主要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

(1075.136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