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喻芝璐 | -> | 1290| 0| 0.240878MB |饮用水,嗅味,硫醇,硫醚,微生物代谢产物,土嗅素,2-甲基异莰醇

喻芝璐 喻芝璐 | 文档量 |浏览量40215

摘要: 综述了我国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 着重讨论了我国面临的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现状、水中嗅味来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及工艺. 旨在阐明除了土嗅素( geosmin)和2- 甲基异莰醇( 2-MIB) 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外, 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也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致嗅物质. 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于2006 年首次在东莞饮用水中发现, 后被证明也是2007 年太湖饮用水危机中的主要致嗅物质. Geosmin 和2-MIB 的吸附效果好于氧化, 而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易于被氧化去除, 不易被吸附去除. 需要尽快开展我国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及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和工艺的研究, 形成应对不同水源、不同季节、不同致嗅物质嗅味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随着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水中的嗅味( tastes and odors) 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我国新的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6( GB 5749-2006) 已经于2007 年7 月1 日颁布并实施. 新标准中非常规检验项目数量多、要求高, 但通常水源中都不会超标,加上水厂的净化工艺, 一般都能保证水质合格[ 1] . 而常规检验中, 嗅味列入了出厂水、管网水的必测项目, 水的合格率将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国外自20 世纪50 年代就开始了对水体异味的研究, 至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水环境[ 2] 研究热点之一,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 相关研究工作也刚刚起步. 本文就我国面临的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现状, 水中嗅味的危害、分类、来源和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及工艺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喻芝璐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240.878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陇ICP备20240063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