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吧
谱图
学堂
商城
登录/注册
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人工客服
回顶部
色谱教材
我的书架
4
分享
封面
试读
摘要
试读
简介
试读
第一章 绪论
试读
第 1 节 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
试读
第 2 节 样品前处理的目的
试读
第 3 节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评价标准
试读
第 4 节 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其缺点
试读
第 5 节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分类
试读
1.固体样品前处理技术
试读
2.液体样品前处理技术
试读
3.气体样品前处理技术
试读
第 6 节 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
试读
第二章 固相萃取仪器与装置
试读
第 1 节 概述
试读
第 2 节 固相萃取的基本原理、分离模式及操作步骤
试读
1.固相萃取的基本原理
试读
2.固相萃取的分离模式
试读
3.固相萃取的操作步骤
试读
第 3 节 固相萃取装置
试读
1.固相萃取的基本装置
试读
2.圆盘固相萃取装置
试读
3.真空多歧管固相萃取装置
试读
4.全自动固相萃取仪
试读
第 4 节 固相萃取联用装置
试读
第 5 节 固相萃取吸附剂
试读
1.固相萃取吸附剂的要求
试读
2.常用固相萃取吸附剂
试读
3.固相萃取吸附剂的选择
试读
第 6 节 固相萃取溶剂的选择
试读
1.固定相活化溶剂的选择
试读
2.上样萃取溶剂的选择
试读
3.淋洗溶剂的选择
试读
4.洗脱溶剂的选择
试读
第 7 节 固相萃取的应用
试读
1.固相萃取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2.固相萃取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3.固相萃取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第三章 固相微萃取仪器与装置
试读
第 1 节 概述
试读
第 2 节 固相微萃取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步骤
试读
第 3 节 固相微萃取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试读
第 4 节 固相微萃取装置的进展
试读
1.萃职头内部冷却装置
试读
2.萃取头内部加热装置
试读
3.萃取头形式的改进
试读
第 5 节 固相微萃取气体采样装置
试读
1.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固相微萃取采样装置
试读
2.人体气昧固相微萃取采样装置
试读
第 6 节 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进展
试读
1.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联用装置(SPME-GC)
试读
2.固相微萃职一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装置(SPME-HPLC)
试读
3.固相撇萃取一毛细管电泳联用装置(SPME-CE)
试读
第 7 节 固相微萃取涂层
试读
1.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现状
试读
2.固相微革取涂层的萃取机理及其分类
试读
3.固相微萃取涂层的选择
试读
4.使用固相微萃取涂层时应注意的问题
试读
第 8 节 固相微萃取的应用前景
试读
1.微波加热的特点
试读
第四章 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装置
试读
第 1 节 概述
试读
1.微波简介
试读
2.微波加热机理及微波的特性
试读
3.微波加热的特点
试读
4.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试读
第 2 节 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装置总论
试读
1.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装置的主要构件和作用
试读
2.波辅助样品前处理装置的基本结构
试读
3.微波样品容器
试读
第 3 节 微波辅助消解样品前处理装置
试读
1.开罐聚焦微波样品消解系统
试读
2.密闭高压微波样品消解系统
试读
3.在线微波样品消解系统
试读
4.其他微波辅助消解装置
试读
第 4 节 微波辅助萃取样品前处理装置
试读
1.密闭式微波辅助革取装置
试读
2.开罐式聚焦微波辅助萃取装置
试读
3.微波辅助革职技术与其他方法的联用
试读
第 5 节 其他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装置
试读
第 6 节 选择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装置的原则和安全防护
试读
1.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装置中功率、温度以及压力控制技术
试读
2.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装置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试读
第 7 节 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
试读
1.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
试读
2.微波辅助萃职技术的应用
试读
第五章 超临界流体萃取仪
试读
第 1 节 概述
试读
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
试读
2.超临界流体革取技术的优点[1]
试读
3.超临界流体萃职与普通液体萃职的比较
试读
第 2 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试读
1.超临界流体的定义
试读
2.常用超临界流体物质的超临界性质
试读
3.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试读
第 3 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仪器设备[1,5-7]
试读
1.超临界流体苹取的基本流程
试读
2.超临界流体萃职的系统分类
试读
3.超临界流体萃职仪的基本部件
试读
4.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收集技术
试读
第 4 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影响因素
试读
1.超临界流体种类的选择
试读
2.萃取压力和温度
试读
3.萃取时间
试读
4.超临界流体流量
试读
5.萃取池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试读
6.样品量和样品颗粒大小
试读
7.分析物的溶解度
试读
8.样品基体
试读
9.萃取流体及分析耪的极性
试读
10.水
试读
第 5 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器及其使用
试读
1.超临界流体萃职的商品化仪器
试读
2.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的改进
试读
3.超临界流体萃职与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
试读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试读
第 6 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
试读
1.超临界流体革职技术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2.超临界流体苹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3.超临界流体萃职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第 7 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展望
试读
1.溶剂的选择[8]
试读
第六章 加速溶剂萃取装置
试读
第 1 节 加速溶剂萃取的工作原理
试读
1.溶解度和质量转移效应
试读
2.表面平衡的瓦解效应
试读
第 2 节 影响加速溶剂萃取效率的因素
试读
1.萃取温度
试读
2.萃取压力[7]
试读
3.热降解
试读
第 3 节 仪器系统
试读
1.商品化仪器
试读
2.仪器装置的进展
试读
第 4 节 加速溶剂萃取应注意的问题
试读
1.分析样品的预处理
试读
2.加速溶剂萃职条件的选择
试读
3.加速溶剂萃取方法的建立
试读
第 5 节 加速溶剂萃取的应用
试读
1.加速溶剂萃取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8]
试读
2.加速溶剂萃取在食品及农残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3.加速溶剂萃取在制药和天然产物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4.加速溶剂萃职在聚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第七章 膜分离技术
试读
第 1 节 膜及膜的分类
试读
第 2 节 膜分离的原理
试读
1.渗透和反渗透
试读
2.微滤
试读
3.超滤
试读
4.纳滤
试读
5.渗析
试读
6.电渗析
试读
7.液膜分离技术
试读
8.其他膜分离过程
试读
第 3 节 膜分离组件[4,7]
试读
第 4 节 分析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膜分离模块结构
试读
1.膜分离一质谱联用(MI-MS)
试读
2.膜分离-气相色谱联用
试读
3.膜分离_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试读
第 5 节 膜分离技术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1.环境样品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试读
2.食品中风味和香味物质的分析
试读
3.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及其他农残的分析
试读
第八章 凝胶渗透色谱仪
试读
第 1 节 概述
试读
1.凝胶渗透色谱的发展
试读
2.凝胶渗透色谱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试读
第 2 节 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试读
1.空间排斥理论[3-8]
试读
2.限制扩散理论[9]
试读
3.流动分离理论[10]
试读
4.凝胶渗透色谱的分离特点
试读
第 3 节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系统
试读
1.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系统的基本结构
试读
2.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系统的操作过程
试读
3.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系统与气相色谱仪的联用
试读
4.凝胶渗透色谱仪的日常维护
试读
第 4 节 凝胶渗透色谱填料和溶剂的选择
试读
1.凝胶填料的类型[18]
试读
2.凝胶填料的性能
试读
3.常用凝胶填料及其选择
试读
4.溶剂的选择
试读
第 5 节 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应用
试读
第九章 热解吸装置
试读
第 1 节 热解吸原理[1-3]
试读
第 2 节 热解吸装置的组成部分
试读
1.加热器
试读
2.冷阱
试读
3.传输管
试读
第 3 节 热解吸应注意的问题
试读
1.吸附柱的选择[10]
试读
2.装置的主要准备工作
试读
3.峰形差[11]
试读
4.吸附柱的老化[13]
试读
5.分析固体样品时的精密度差[14]
试读
6.含水样品的分析[15]
试读
7.样品的重收集[16)
试读
8.玻璃棉的使用[17]
试读
9.安全取样体积的测定[18]
试读
第 4 节 热解吸技术的应用
试读
第十章 吹扫捕集装置
试读
第 1 节 概述
试读
第 2 节 吹扫捕集的基本原理和装置
试读
1.基本原理殛操作步骤
试读
2.影响吹扫捕集效率的因素[4]
试读
3.吹扫捕集量的组成部分
试读
第 3 节 吹扫捕集中的吸附剂材料简介
试读
1.吸附剂的类型及性质
试读
2.吸附剂研究进展
试读
第 4 节 商用化的吹扫捕集仪器
试读
1.Tekmar公司吹扫捕集装置[4]
试读
2.Chrompaek公司吹扫捕集装置[31]
试读
3.SIS吹扫捕集器及TD-4型短径热脱附系统
试读
4.HAPSITF SituProbe吹扫捕集装置
试读
第 5 节 吹扫捕集法的改进技术
试读
1.吹扫捕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试读
2.吹扫捕集法的技术改进
试读
第 6 节 吹扫捕集法的应用进展
试读
1.吹扫捕集法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2.吹扫捕集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3.吹扫捕集法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第 7 节 吹扫捕集技术展望
试读
第十一章 流动注射分析仪
试读
第 1 节 流动注射分析仪
试读
第 2 节 流动注射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试读
第 3 节 流动注射分析仪器设备
试读
1.液体传输设备
试读
2.进样阀
试读
3.连接管道[1]
试读
4.混合反应器[1]
试读
5.检测器
试读
第 4 节 商品化的流动注射分析仪
试读
第 5 节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试读
1.顺序注射分析技术
试读
2.流动注射一可更新表面技术
试读
3.阀上实验室
试读
4.微流控芯片技术
试读
第 6 节 流动注射分析在样品分离富集中的应用
试读
1.流动注射溶剂萃取分离[1]
试读
2.流动注射在线沉淀及共沉淀分离[1]
试读
3.流动注射吸着分离与预富集[1]
试读
4.流动注射在线渗析系统[1]
试读
5.流动注射在线气体扩散分离系统[1]
试读
6.其他流动注射在线分离系统
试读
第 7 节 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
试读
第 8 节 展望
试读
第十二章 薄层色谱装置
试读
第 1 节 概述
试读
第 2 节 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
试读
1.定性参数
试读
2.相平衡参数
试读
3.分离参数
试读
第 3 节 薄层色谱装置及操作程序
试读
1.薄层板的制备
试读
2.点样
试读
3.展开
试读
4.显色
试读
5.扫描测定
试读
6.旋转薄层色谱
试读
7.薄层色谱联用技术
试读
第 4 节 固定相和展开剂的选择
试读
1.固定相的选择
试读
2.展开剂的选择
试读
第 5 节 薄层色谱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试读
1.选择固定相应注意的问题
试读
2.铺板与活化应注意的问题
试读
3.点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试读
4.展开时应注意的问题
试读
5.薄层扫描和定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试读
第 6 节 薄层色谱的应用
试读
1.薄层色谱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试读
2.薄层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试读
3.薄层色谱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4.薄层色谱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试读
第十三章 液相微萃取装置
试读
第 1 节 概述
试读
第 2 节 液相微萃取的模式
试读
1.静态液相微萃取
试读
2.动态液相微萃取
试读
第 3 节 液相微萃取的理论基础
试读
1.两相液相微革职的理论基础
试读
2.三相液相微萃取的理论基础
试读
3.顶空液相微萃取的理论基础
试读
第 4 节 萃取效率的影响因素
试读
1.有机溶剂种类
试读
2.液滴大小
试读
3.搅拌速率
试读
4.盐效应
试读
5.料液与接受相的体积
试读
6.pH值
试读
7.温度
试读
8.萃取时间
试读
9.柱塞运动的速度和停留时间
试读
第 5 节 液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
试读
1.液相微革职技术在生物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试读
2.液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水样前处理中的应用
试读
3.液相微萃取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试读
第十四章 高速逆流色谱仪
试读
第 1 节 高速逆流色谱的原理和特点
试读
1.高速逆流色谱的原理[2,3]
试读
2.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的特点
试读
第 2 节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的特点
试读
1.液体传输系统
试读
2.连接管道
试读
3.分离柱系统
试读
4.检测器
试读
第 3 节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分离前的准备
试读
第 4 节 商品化的高速逆流色谱仪器
试读
第 5 节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的发展
试读
1.高速逆流色谱与质谱的联用
试读
2.双向逆流色谱技术[2]
试读
3.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技术[2]
试读
4.正交轴逆流色谱技术
试读
5.高速逆流色谱仪的最新研究进展
试读
第 6 节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的应用
试读
1.高速逆流色谱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试读
2.高速逆流色谱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试读
第 7 节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和仪器装置展望
试读
第十五章 其他样品前处理装置
试读
第 1 节 液-液萃取装置
试读
第 2 节 索氏萃取装置
试读
第 3 节 液-气萃取装置
试读
第 4 节 蒸馏装置
试读
第 5 节 水蒸气蒸馏装置
试读
第 6 节 柱色谱装置
试读
第 7 节 超声波萃取装置
试读
查看目录
图书详情
返回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