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牡蛎礁恢复及碳汇潜力评估

刘浩英 | -> | 538| 0| 0.555026MB |牡蛎礁,恢复,碳汇,评估,长江口

刘浩英 刘浩英 | 文档量 |浏览量7857

摘要:牡蛎礁是温带河口和滨海区一种特殊的海洋生境,它具有生物生产、净化水体、提供鱼类生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岸侵蚀等重要功能,根据对长江口牡蛎礁恢复工程的跟踪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估该人工牡蛎礁恢复及碳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2010 年期间,该人工牡蛎礁牡蛎种群的增长迅速,2005 年牡蛎平均密度和生物量达到最高,以后各年牡蛎生长过程中存在“自疏”现象和死亡,总密度下降,但个体增长。牡蛎礁上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呈快速的增长趋势,2004 年至2010 年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47 种,至2010 年8 月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达到941 ind·m-2 和44.51 g·m-2。该人工牡蛎礁具有强大的固碳能力,通过牡蛎的钙化过程,单位面积年固碳量为2.70 kg·m-2,年平均固定碳量达3.33×104 t,直接产生的年平均固碳效益达837 万元,相当于营造1 110 hm2 热带森林。
    自2005 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和碳汇技术已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碳汇渔业和渔业低碳技术对于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渔业整体竞争力和转变渔业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牡蛎礁(oyster reef)是由大量牡蛎固着生长于硬底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生物礁系统,它广泛分布于温带河口和滨海区[1]。除为人类提供大量鲜活牡蛎以供食用外,牡蛎礁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环境服务价值,归纳起来主要包括3 个方面:(1)水体净化功能:牡蛎作为滤食性底栖动物,能有效降低河口水体中的悬浮物、营养盐及藻类浓度,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有害赤潮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2-4];(2)栖息地功能:牡蛎礁相当于热带地区的珊瑚礁系统,具有较
高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境,成为许多重要经济鱼类和游泳性甲壳动物的避难、摄食或繁殖场所[5-7];(3)能量耦合功能:牡蛎具有双壳类“生物泵”(bivalve pump)功能,通过滤食将水体中大量颗粒物以假粪便形态输入到沉积物表面,支持着底栖次级生产[3-4,8]。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研究人工恢复牡蛎礁的水体净化价值[8-10,18]和生态功能[20-21]。关于牡蛎礁具有强大的固碳功能,能有效降低海水CO2 浓度,对于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贡献的研究较少[13-14]。本文根据对长江口牡蛎礁恢复工程的跟踪监测,分析、评估该人工牡蛎礁恢复及碳汇潜力,其研究对于认识人工恢复牡蛎礁系统巨大的碳汇潜力,对于我国牡蛎礁恢复与碳汇渔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刘浩英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长江口牡蛎礁恢复及碳汇潜力评估

(555.026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221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