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宝山矿区尾矿库植被演替分析

裴雅冕 | -> | 744| 0| 0.478121MB |尾矿库,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植被演替

裴雅冕 裴雅冕 | 文档量 |浏览量21680

摘要:对广东大宝山4 个尾矿库环境特点和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大宝山尾矿库区内植物种类总体上较为稀少,不同尾矿库区内植物群落组成差异比较大,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较多,其次为菊科植物和豆科植物,表明这3 个科的植物较其他科植物更容易适应尾矿库环境,特别是禾本科的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从样地1 到样地4,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依次增加,表现出由较少先锋物种种类组成的简单群落向稳定复杂群落方向演替的趋势,反映了植物群落结构随演替时间的延长越来越趋向复杂化。研究还表明物种多样性与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重金属含量(Cd、Cu 和Zn)显著负相关,尾矿库区的高浓度Cd、Cu 和Zn 是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
    矿山开采造成大规模土地破坏,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十分严重且日益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1-2]。露天开采会直接摧毁地表土层和植被,地下开采会导致地表塌陷,从而引起土地和植被的破坏,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大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自然条件的变化,并形成限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子[3-4]。与此同时,废弃物经氧化及雨水冲刷后产生大量的污染物,甚至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对下游地区造成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在尾矿场上定居植被,进行生态修复,既防治了环境污染,阻止水土的流失,又美化了环境。这是目前矿场废弃地开发再利用较为理想的方法[5]。工矿业尾矿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也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6]。
    本文选择广东大宝山矿区4 个尾矿库作为样地,于2006 年10 月、12 月和2007 年4 月、8 月4 次对尾矿库进行实地植被考察,对尾矿库区植物群落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规律及其与尾矿库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尾矿库的植被重建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裴雅冕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广东大宝山矿区尾矿库植被演替分析

(478.121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221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