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总黄酮抗副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

康筠凡 | -> | 578| 0| 0.802589MB |半枝莲总黄酮,副流感病毒1型,膜电位,Na+-K+-ATP酶活性,膜流动性

康筠凡 康筠凡 | 文档量 |浏览量6978

摘要: 通过观察半枝莲总黄酮对副流感病毒1 型 (PIV-1) 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膜Na+-K+-ATP 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 为揭示半枝莲总黄酮抗病毒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膜电位, 定磷法检测Na+-K+-ATP 酶活性, 荧光漂白恢复法检测膜流动性。结果显示, PIV-1 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下降, 处于超极化状态, 荧光强度为42.81 ± 5.65 (P < 0.05); 膜Na+-K+-ATP 酶活性显著增加, 达 (11.01 ± 3.93) μmolPi·mg−1(protein)·h−1 (P < 0.05); 扩散系数显著下降为 (0.41 ± 0.15)×10−9 cm2·s−1 (P < 0.05), 荧光恢复率为19.85%,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半枝莲总黄酮 (3 mg·mL−1) 作用后, 扩散系数和荧光恢复率均明显升高, 分别为 (0.73 ± 0.10)×10−9 cm2·s−1 和54.56%,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而对宿主细胞膜的超极化状态和Na+-K+-ATP 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PIV-1 感染后膜电位、Na+-K+-ATP 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等细胞膜能态和功能的改变, 可能为病毒感染的细胞学机制之一; 半枝莲总黄酮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膜流动性, 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来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而与膜电位和膜Na+-K+-ATP 酶活性等能态来源的环节无关。
    半枝莲为唇行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 为治疗疔疮肿毒、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抑菌、抗病毒、解热、抗氧化、抑制癌细胞和护肝等方面。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半枝莲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与上述药理作用密切相关[1]。半枝莲总黄酮是从半枝莲的干燥地上部分分离提取得到的总黄酮提取物,半枝莲总黄酮主要成分为野黄芩苷, 目前尚未见到其抗副流感病毒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主要观察半枝莲总黄酮的体外抗副流感病毒作用并从细胞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
    膜电位、Na+-K+-ATP 酶活性和膜流动性均为维持宿主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的要素, 而在病毒吸附
和穿入宿主细胞膜的过程中, 需要借助宿主细胞的能态变化, 通常ATP 高能键和跨膜电位作为能态的
主要来源[2]; 膜流动性是细胞膜的重要生物学特征,适宜的膜流动性对于维持膜的转运功能、信号转导功能及受体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特异性受体配体结合会诱发膜流动性的改变[3]。所以, 从宿主的角度来说, 膜电位、Na+-K+-ATP 酶活性和膜流动性为探讨抗病毒细胞学机制的适宜靶点。
    以副流感病毒1 型为研究对象, 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水解定磷法和荧光漂白恢复法等方法, 观察病毒感染后, 膜电位、Na+-K+-ATP 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的变化以及半枝莲总黄酮对这些变化的干预作用。旨在从宿主角度揭示病毒感染的细胞学机制, 为揭示中药抗病毒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康筠凡发布的其他共享资料
    0 色谱币 下载

半枝莲总黄酮抗副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

(802.589K)

所需色谱币: 0

您持有: $userGold色谱币,完成任务赚取色谱币

立即下载

友情链接(联系QQ:47140047)
关于我们  经营理念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建议  网站导航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色谱世界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221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