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制成。其性味甘辛、温,具有解毒、镇痛、开窍醒神以及抗肿瘤等作用[1],主治疮癀肿毒、咽喉肿痛、化脓性感染、急慢性炎症、急救昏迷、心力衰竭等症[2]。其活性成分主要有蟾毒配基、蟾蜍毒素、蟾酥碱等,对镇痛、心血管系统及细胞毒有较好的作用[3],其中酯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及蟾毒灵等广泛运用于临床[4]。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作为一种多组分复杂样品的有效质量控制方法,能够反映出待测样品的整体性、特征性,在中药的药材鉴别、生产工艺、药效部位筛选、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中应用广泛[5]。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并建立中药蟾酥的指纹图谱,并对酯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蜍灵、蟾蜍它灵以及华蟾蜍它灵用HPLC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为蟾酥的质量控制建立有效的方法,并为蟾酥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仪器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Mettler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Milli-Q纯水器。色谱条件色谱柱:AlltimaC18柱(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296nm;柱温:30℃;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流动相:(A)0.5%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节pH为3.0)和(B)乙腈,梯度洗脱.